植物性胶囊崛起 药用明胶市场前途未卜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流程工业》(制药) 发布时间:2010-07-04

据中国明胶协会推算:近几年来药用明胶比重已从上世纪90年代占全国明胶销量的10%,上升为占现在国内明胶市场总销量的20%~30%。药用明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该行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引起各方关注。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全国明胶产量已达1.56万吨,至90年代末增加到3万吨。据中国明胶协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2008年我国明胶总产量已达4.5万吨,比2007年增长6%,其中出口量近1万吨。由此,我国与美国、西欧、日本、印度等五国(地区)一起成为全球五大明胶生产国;去年,世界明胶总产量估计有34万吨,我国明胶产量约占世界明胶市场的15%。

在欧美发达国家,明胶生产主要集中在德国嘉利达集团、法国罗赛洛集团、比利时PB公司、法国Welshardt公司、意大利Ital明胶公司、美国KindKnox公司和日本Nittm明胶公司等少数生产商手中。这些主流生产商的明胶产量合计约占世界明胶总产量的65%~70%。而印度的情况与我国相似,即以中小型明胶公司为主,很少有大型明胶生产商。我国明胶生产企业规模则普遍较小,绝大多数国内明胶生产企业的明胶年产量也就在几百吨,很少有年产几千吨的。

药用明胶的最大用途为制作空心胶囊。我国药用胶囊壳年需求量大约在1000亿粒左右。国内已获生产批文的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多达139家(还有数量可观的一批手工制作胶囊壳的作坊式企业尚未统计在内)。有关部门估计,我国胶囊实际产能高达1500亿~1800亿粒,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的产品,因此形成了胶囊市场异常激烈的竞争局面。而作为上游原料的明胶受此影响,其生产和流通秩序也未免有些混乱。

据悉,国内一些不法厂商竟在药用明胶中掺入部分劣质工业明胶,如利用制革工业的废革或皮革边角料为原料所提取的工业明胶,业内人士称之为“蓝钒胶”,其中含大量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铬和细菌等微生物,有致癌的可能性。但是,利用这种劣质明胶原料制作的药用胶囊壳售价却非常低廉,一般每万粒售价仅50元人民币,而正规企业生产的药用明胶胶囊壳的售价至少要200元/万粒,两者相比价格差距巨大。正因为售价低廉,劣质胶囊壳在国内市场上很有销路。

“药典2006年增补本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空心胶囊的铬限量指标,但该增补本至今没有发布,我们期待2010版药典能够明确这一问题。”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空心胶囊专委会主任单位,青岛益青药用胶囊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德表示。

据了解,真正利用药用明胶为原料生产胶囊壳的企业的经营反而举步维艰,据说近年来有不少正规胶囊厂因订单不足而处于半开工、半停顿状态。

2005年,由青岛益青公司、广州白云山光华公司和苏州胶囊公司等15家国内主要胶囊生产商牵头达成胶囊行业自律公约,呼吁国内所有药用胶囊生产商杜绝使用伪劣明胶原料生产药用胶囊壳。在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空心胶囊委员会指导下,国内15家主要药用胶囊生产商共同制定了国内第一份“药用胶囊壳质量标准”供国内各制剂厂作为购进药用胶囊壳时的参考质量标准。

据悉,国家药品监管局正在组织专家对该份质量标准进行审定,如能通过,该标准有望从行业内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并将被收入明年出版的国家药典中。

由于“中药西做”等原因,国内药用胶囊壳需求数量逐年上升。据来自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信息部的最新统计数字,2008年我国药用胶囊壳总产量已达1078亿粒,折算成药用明胶消耗量达到1.08万吨。而且,目前不少保健食品纷纷改用胶囊作为外包装,有关部门估计,国内市场上蜂胶和其他植物性保健食品等保健食品对药用明胶的潜在需求量也有1万吨左右;还有从2000年以来流行的软胶囊剂同样需要消耗大量药用明胶。来自上述层面的需求,都将推动药用明胶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可以肯定,药用明胶将成为21世纪我国市场上增长空间十分巨大的药用原料产品。相信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药用明胶胶囊质量标准的正式出台,我国药用明胶和空心胶囊生产终将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不过,国内药用明胶产业面临着一个新问题,即植物性胶囊的新崛起。如今,在国际市场上植物胶囊已占药用胶囊市场总销量的5%。我国生产植物胶囊虽比西方公司晚了十年,但发展势头很快,现至少已有五六家企业在生产和使用植物胶囊。近悉,山东和辽宁大连等地企业利用当地盛产的海藻提取出海藻多糖并加工成胶囊壳获得成功。如果上述植物性胶囊产量扩大,今后是否会影响明胶的销路现在还难以判断。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