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韩忠朝:加速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

文章来源:生物谷 发布时间:2011-03-31

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生物产业近年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两会”期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韩忠朝教授表示,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我国生物医药自主创新水平仍然较低,资金明显匮乏、高级人才不足、研发力量薄弱、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低、审批程序慢、市场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正视和解决,才能提速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占领医药生物技术的制高点。

具备良好基础

韩忠朝介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近年来发展快速,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2006年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实现总产值保持年均25%的高增速,在基因工程、干细胞、生物、克隆技术等方面都有原始创新,已经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医药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开始了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和临床的转化,从单项技术的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全测序、学研究及蛋白质工程、干细胞工程以及基于基因组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再生医学、种子基因工程等已经成为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目前,我国已经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大力支持,“十二五”规划也已将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在内的生物技术列为重点支持的产业发展方向。韩忠朝认为,大的产业变革和结构调整,必将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科技在人类健康和农业领域的应用最有市场前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的很多种疾病预先得到防治,医疗成本将会大大降低,整个医学服务模式也将随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突破制约瓶颈

韩忠朝认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态势喜人,但也存在许多制约瓶颈。其中,首要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转化。他谈到:“统计表明,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是仿制。”同时,我国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力比较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他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产学研脱节,即在应用研究方面,我们仍习惯性地延续基础研究的传统,以科研机构为核心组织科研工作,而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并未确立起来,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和由企业来整合科研资源、社会资金资源和市场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资金匮乏是制约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另一桎梏。韩忠朝谈到,国外近年的统计表明,一个创新的基因工程药物或干细胞药物平均需要超过13年的时间和超过8亿美元的研发经费。相比之下,我国固然有人力资源丰富和人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但国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仍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现在,我们依然缺乏针对生物医药产业而专门设立的国家级产业发展基金,缺乏针对其发展特点的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韩忠朝还指出,当前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型企业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往往集中在传统的制药工业领域,产业集中度低,市场无序竞争,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强,不能站在生物技术前沿引领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此外,韩忠朝认为,体制创新滞后于技术创新也束缚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科研创新、投融资、生物制品审评、产品定价、转基因市场准入、政府采购、企业评价等体制机制改革滞后,难以适应大规模产业化的需要。市场环境也有待开拓和完善,“给经费不如给机会给市场”。他表示,生物科技的发展与传统产业需求拉动供给有较大不同,需要政府引导和示范。

立足长远规划

韩忠朝表示,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极其广阔,未来应立足长远,突出战略性,提前部署研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韩忠朝强调,首先,应从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形成政策合力。中央政府应该抓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战略性部署,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家生物医药技术标准,建立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机制,大幅度提高国家生物医药技术产品审评机构能力等关键工作,而不应以制定具体科研项目计划和管理科研经费为主。国家除建立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疾病应急防治的关键技术平台外,应将大部分科研经费按战略部署直接下拨给各省市,由地方政府按照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要求进行公开招标或招商,组织发展生物医药技术。此外,政府还应完善税收激励政策,加大金融支持,积极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建立健全生物医药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

其次,韩忠朝建议,要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产学研联盟,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优势领域重点突破,形成国际竞争能力,避免“遍地开花带来全面落后”的危险。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建设一批以基因技术和干细胞技术为核心的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提升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及重点新产品的产业化能力。他强调:“在筛选龙头企业过程中,要注重选择技术领先的企业而不是简单地看企业规模,要避免拥有大规模落后产能的传统型生物医药企业主导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局面。”

韩忠朝还指出,随着“重大新药创新”项目的实施,创新的国产生物药物数量将大幅增加,同时,国际跨国公司也大量将最新产品推向我国,我国生物医药技术产品的审评工作将接受着严峻考验。包括干细胞在内的纯细胞治疗产品以及含细胞的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和基因治疗产品,代表一类全新的产品,需要设计和制定生产程序并进行评估,以确保使用的安全、纯度、稳定和有效。他呼吁,建立健全有效的鼓励生物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如构建良好的药品审评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药品管理法》中有关新药审批认定办法,对一些有自主,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型药物,应在审批、市场准入等环节上有具体有效的措施予以推进。

0
-1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