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基层医疗机构回归公益

文章来源:医药网 发布时间:2011-12-19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不过0.6元,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前,这款药进入医院的招标价有可能会超过10元,到达患者手里价格会更高.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不过0.6元,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前,这款药进入医院的招标价有可能会超过10元,到达患者手里价格会更高。但据记者今年在山东、河南等已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地区的调查,这款药在医院的中标价是0.7元左右。

专家告诉记者,这样的变化得益于3年医改政策推行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制度”。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制度“量价挂钩、承诺单一货源”的特性,可以挤掉部分药价虚高的水分。最终体现出来的就是,执行新招采制度的地区,药价降了。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此轮3年新医改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其目标是在所有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307种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在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的同时,改变过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的局面。

国务院医改办宣布,截至7月底,全国基本实现了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给基层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是“一降一升”。

“一降”主要是指“零差率”销售后,百姓用药便宜了,有数据显示,目前各省份均开展了基本药物新一轮采购,基本药物价格比上一轮采购价平均下降了30% 。“一升”是指,老百姓医保报销的比例提高了。

政府办的基层医疗机构不能靠卖药挣钱了,医院靠什么机制来激励医生呢?在制度设立之初,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就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出路就是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一系列的配套综合改革。

改革的核心内容首先是明确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简单来说就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举办费用和发展费用由政府埋单,运行费用通过服务收费和多渠道补偿承担。

政府埋单之后,基层医疗机构还要进行一系列的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聘上岗,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结构优化。如安徽省改革后卫生技术人员比例由75%提高到85%,队伍结构明显优化。

一位基层卫生院的院长告诉记者,改革使得人才管理从过去的身份管理转变为现在的岗位管理,医务人员如果工作不努力的话,以后可能就不能再竞聘上岗了。有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

与人事制度改革同步的是激励性分配机制的建立。大多数地区的做法是,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其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效果以及居民满意度挂钩,实行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已经建立,医务人员收入中绩效所占比例显著提高,一线人员、骨干人员的收入大幅增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据抽样调查,综合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月均工资增加了600元左右。

2011 年7月,为解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发展的后顾之忧,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意见》,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顺利推进。据2010年抽样调查数据,改革后,财政和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补偿比例达到56.6%,比改革前提高了13.1个百分点。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