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者的游戏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流程工业》2003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12-12-17
制药和媒体是中国最后的暴利行业”.在IT业泡沫开始退灭的时候,商人们又开始觊觎制药行业的蛋糕,可是究竟能够做多大,能够切多少?随着兼并重组的风起云涌,中国制药行业的重新洗牌,初现端倪.

曾有人放言:“制药和媒体是中国最后的暴利行业”。在IT业泡沫开始退灭的时候,商人们又开始觊觎制药行业的蛋糕,可是究竟能够做多大,能够切多少?随着兼并重组的风起云涌,中国制药行业的重新洗牌,初现端倪。

公元2002 年,英国制药业巨子葛兰素威廉公司和史克必成公司宣布合并,建成葛兰素史克。合并后集团的市场价值为1 1 4 0 亿英镑,可控制全球7.5%左右的医药市场,3 年内每年将节省成本10 亿英镑,而节省的费用将有1/4 投资于药物研究。公元2003年,美国辉瑞公司以60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法玛西亚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大制药企业,合并后每年仅研发投入就达70亿美元。随着国际医药市场新一轮市场争夺战的大幕拉开,制药业的航母也逐渐浮出水面。面对可怕的竞争对手,国内企业几千万人民币的投资根本无法出手,于是乎,融资、上市、兼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医药界你方唱罢,我登场,好戏不断。

“补血”又“补钙”

要做未来的药业赢家,不可能靠一条腿走路。并购与重组就是为了整合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成本开支。将资金用于增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寻找新的企业增长点。西南药业的重组是其中“优势互补”的典型案例。

西南药业是一家以西药制剂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化学药品生产基地和国家麻醉品生产定点企业。其地位与实力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化学制药业内都很有影响。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业务利润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保持7%以上。而太极集团的主要业务是中成药的生产销售、麾下还有以分销业务为主的桐君阁。而在西药制剂上则明显不足。为此,在重组总问题上,太极集团成了西南药业的首选。从地域上两家同处重庆又都有着龙头地位;从经营业务上看太极集团缺少西南药业的西药制剂;在经营管理上,太极可为西南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太极集团能增加公司的资本运作,实现规模扩张,将西南药业的市场地位带上一个新空间。

果不其然,太极入主西南药业后,将其拳头产品“曲美”的1/3 生产量委托西南药业生产,仅此一项为公司增加收入近700万元人民币。而太极集团的另一个主打产品也几乎全部委托给西南药业,此项的年新增收入约800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太极集团又从国外引进了治疗糖尿病等的新药物。

作为中国药业新秀,清华紫光1999年斥资8000万收购湖南古汉是清华紫光资本运营成功的第一步。而此后清华紫光药业与浙江医药、百科药业三家上市公司缔结中国首个医药业联盟。这个联盟打破以往行业联盟中结构松散、向心性较弱的价格联盟这种单一形式,形成从产业分工到资本运营的深层次合作。联盟成员不仅注重企业间的技术、生产和营销等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合作,同时在成员企业融资时可互为战略投资人,贷款时可互相担保。“清华紫光医药联盟”更深入的合作还包括股权的融合,共建新集团、新企业等。

资本运营上的几步快棋,令后起的清华紫光药业跃进优秀企业行列。企业的发展往往是围绕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个主轴线进行的。在过去,企业往往只强调前面两点,但如果企业的发展单靠利润原始积累后的再投入,这样企业发展速度肯定较慢。而清华紫光药业的经验则是在以优质产品作基础支持下,让企业有最充分的资本运作空间,这让企业发展一日千里。同时,清华紫光医药联盟后,从总体规模上缩短了与世界医药巨头的距离,才能在日后以中国优秀企业的身份与世界顶级高手结成更高层次的联盟。

上市!上市!

目前,医药上市公司集中了全行业1/3左右的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这部分优质资产占有全行业1/3 的“江山”,基本为行业排头兵企业所控制,并对行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以广州药业为例,继1997年香港发行H股后,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增发10000万股A股,拟筹资7亿元。因此,广州药业成为国内首家以增发形式发行A股的纯H股公司。目前国内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广州药业资产规模次于华北制药、三九医药、哈药集团,待A 股募股资金到位后将超过上海医药排列第四位。以销售额计算,广州药业现处于全国中成药制造企业板块中的“一哥”位置。作为中国最大的中成药制造企业,广州药业发行A股计划筹集的7亿元,这次募集资金将投向22 个项目,其中在中药现代化方面的资金投放最大。

其他如深圳太太药业、东盛集团等上市企业都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操作。上市,似乎成为了企业进行资金积累的法宝,高速前进的助推器。目前看来,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要投向是规范和积极的,募集资金投入进展总体较为顺利,项目大多正式投产,应该会在今明两年产生较好收益。

民营资本的凌厉攻势

自2002年以来,医药行业的并购又有了新的趋势,即以资本为动力的产业整合开始出现,民营资本跃上了并购舞台。这其中并非偶然。首先,资本追逐利润的天性决定了资本大规模介入医药行业的必然,很多在其他领域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家开始将目光投向新的利润增长点-医药行业。其次,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并购过程中对资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强势资本浮出水面,开始了对医药行业优势企业、优势产业的整合。通过在高投入下形成的规模企业,追求更高的利润。

作为一家通过资本手段借壳上市的企业,东盛集团可谓民营资本的代表,近几年的资本运作一直都比较成功,收购青海制药集团,使企业获得了进军管制药品的资格;收购江苏启东制药,又使其获得了较好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将启东的白加黑和盖天力两个主要产品培育成了公司的拳头产品,对潜江制药的收购成功不仅让东盛集团在产品方面得到了有益的补充,潜江制药账上尚有的逾亿元现金对东盛而言,无疑更是雪中送炭。

如文章开篇所示,若想与庞大的“洋药”巨人“近身肉搏”,我们也必须打造自己的医药航母。因为,生产规模化是制药企业降低成本的根本;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药的研发需要巨额的资金保证才能得以顺利地开展;此外,建设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乃至连锁药店;大规模的品牌和产品宣传,无一不需要强有力的资本支持。相比目前国内市场存在着的大量可在短期内获取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高收益但投资期过长机会成本较高的制药行业无疑在考验着“资本”的远见与耐力。

此外,医药上市公司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继续下降,低于全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显示了股票市场直接融资为行业带来负债成本低、资产结构安全的积极效应。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医药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处在国际合理负债水平正常水平的下线,暴露出医药上市公司在投资和资本运作方面过于谨慎、进取下降、财务杠杆利用不充分的一些苗头。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上市公司未能合理使用募集资金,闲置资金多以存银行或委托理财方式处理,以至于有的公司为委托理财问题付诸法庭或因违规挪用资金而被中国证监会查处。由于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当大股东轻而易举操纵上市公司资金时,极易在委托理财时扭曲证券市场的功能,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以多种途径为自身获利。近年来,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因不规范运作而被证券监管部门公开谴责之严厉,被处罚公司的数量、次数之多,也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在资金运作方面的不规范行为。

资本市场,群雄逐鹿,国内企业正在洋药商蠢蠢欲动之际,厉兵秣马,在跨国巨子进入之前强占先机,尽量把企业做强做大。和国外企业大把美元的支持相比,低廉的劳动力,丰富的天然资源,泱泱千年的中药文化,逐步现代化的生产流程,日渐成熟的经营市场,依然可以让我们向对手说 “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制药产业,注定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