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民族药产业面临种植研发加工三大困局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6-28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曾多项政策致力于推动中药民族药产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曾多项政策致力于推动中药民族药产业加快发展。记者最近在中草药资源大省(区)广西了解到,药材种植水平滞后于产业发展需要,药材市场不规范、功能不健全,药企产业化带动力不强等问题仍制约广西中药产业规模和水平。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除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外,还需有针对性地发展药材种植,保障药材供应;规范药材流通环节,加强药材检测标准体系建设。同时,还应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业转换能力,带动整体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利好政策助推广西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

广西作为中草药资源大省区,中草药物种达460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全国400多种常用中药原料中,有70多种主要来源于广西。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广西壮、瑶、苗等少数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诊疗技术和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广西《关于加快中药民族药发展的决定》等相关产业政策的落实,最近几年来,广西中药民族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药材种植取得突破,中药材贸易流通规模扩大,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基本药物及重大疾病原料药广西基地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广西,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

成立于1988年12月的玉林市中药材市场,是全国十七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中的第三大市场。据玉林市中药材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光能介绍,原玉林中药材市场药材经营户集体搬迁至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之后,吸引安徽、河南、广东等地药商加入,市场交易额由2009年的3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近70 亿元,市场销售的药材也达到1500多种,已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封闭式中药材专业市场。

中国中药协会信息中心华南分中心主任李活领说,玉林中药材市场已与中药材天地网开展深度合作,借助天地网的行业信息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优势,为客户提供购销信息、中药材报价、市场行情等信息,不断完善市场功能。

药材市场流通的发展,带动了八角、肉桂、鸡骨草、石斛等药材的规模化种植,中恒集团梧州制药、玉林制药等龙头企业为广西中药民族药产业化发展增添了活力。玉林市提出到“十二五”末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梧州市则提出到2015年中药材年产量达3万吨以上,并使企业所需的地道中药材本地化程度提高到85%以上。

目前玉林是广西中成药最大的出口市“正骨水”“湿毒清”胶囊等产品享誉港澳台和东南亚。此外,桂林三金的西瓜霜、三金片,梧州制药的血栓通注射液等一批广西中药产品品牌效应凸显。

中药民族药产业面临种植、研发、加工三大困局

根据广西《加快中药民族药发展的决定》,广西中药民族药制造业、中药民族药药材种植业、中药民族药物流业、中药民族药文化健康业、中医民族医诊疗设备制造业五大产业2015年产值要达到420亿元,力争2020年达到1000亿元。

然而,作为资源大省区,广西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总体上相对滞后,资源优势还没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全国的地位与其自身拥有的中药民族药资源优势不匹配,与社会对健康医疗的需求也不匹配。

一是药材种植的规模、品种、质量还无法满足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中药企业普遍感觉面临药材“靠天吃饭”的问题。由于中药材主要依靠农民种植或者养殖,有的甚至目前无法驯化只能靠野生,药材的产量、质量以及价格波动,阻碍企业产能提升和稳定发展。

广西玉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嘉举例说,湿毒清是玉林制药的主打产品,所需的药材蝉蜕目前只能依靠野生收集,产能受原料产量及药材价格波动限制;鸡骨草胶囊所需的鸡骨草,由于去年雨季较长、药材质量不佳,影响到产品生产。

据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民族药研究所所长黄瑞松介绍,梧州生产的血栓通注射液是目前广西产值唯一超过10亿元的中药品种,但其产能也受主要药材田七产量的限制。部分种植户片面追求药材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违背药材自身生长规律,致使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下降、药效降低。

此外,由于市场鉴定检验体系尚未完善,目前无法对药物含量等项目进行系统检测,并对药材进行等级评定,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药材市场,影响药效发挥和治疗效果,损害中医的形象,阻碍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科研成果的产业转换能力较弱,药企的产业带动力有待提高。黄瑞松表示,因为体制问题,中药、民族药药物研发的立项、评奖比较困难,上报的批文也未能得到及时反馈意见,加上新药研发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人力,且周期较长,存在着较大风险。

广西药用植物园科研部部长李力说,产学研结合还存在几张皮的现象,许多企业不了解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条件和能力,高校、科研院所不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未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多数药物、药材科研成果集中在科研院所内,同样因为体制上的问题,很多科研成果难以及时转化。

三是广西现有的制药企业数量少、拳头产品较少、规模较小,一些药材的深加工技术尚未突破,未能充分开发利用其价值,种植、加工示范引导作用不明显,药企的产业带动力不强,产业链不均衡。加之广西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还不足以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投入到中医药这一研制难度大、周期长、高风险的产业。

从源头加强和完善产业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上国家出台产业支持政策,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些业界人士建议,广西应全面审视整个产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因素,采取积极措施破除壁垒、补齐短板,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

首先,选择性地发展广西特色大宗地道药材种植,保障药材供应质量和规模。“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从源头上把好药材质量关,让病人吃了有效果,能医得好病。中药是个好东西,主要是劣药影响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李活领说。

要加强种植规划引导,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广西特色、市场价值高、需求量大的地道药材种植。培育优质种苗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农户、成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扩大种植规模,优化药材供应链结构。

同时,加大对种植户的道德教育和技术培训,逐步实现药材标准化种植,从源头上把控中药材供应及质量安全。另外,建议成立相关专业药材协会,制定相应种植标准。

其次,应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药材市场流通环节,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价格发现及风险控制功能,维护药材市场秩序。建立药材期货市场,更好地引导中药材的种植、交易和储存;发展药材种植业保险,逐步健全市场化的风险保障体系。

加快药材溯源体系和检测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并规范药品检测制度和标准,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药品检测规范。加强中药材质量检测,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如果政府能扶持建立集约化的仓储基地和加工设施,进行规模化加工,则有望改变目前农民“小、散、乱”的药材初加工现状,并且带动当地就业、商户、企业以及中药产业的发展。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信息发布平台、网络交易平台,如通过手机短信等渠道,公开药材供求、价格等信息,规划引导农民种植相应品种和规模。政府扶持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初加工、仓储基地,完善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引导改进药材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市场化运作,规范药材市场,净化市场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客商入驻,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商户经营成本,进一步做大药材市场规模,并由此吸引带动相关种植、加工企业的发展。

最后,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业转换能力。李力等人建议,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区内科研单位、医院、企业的科研资源,深化在药物研发、药材种苗培育、种植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市场化运作,打破体制上的阻碍,提升科研成果的转换能力。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