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芬黄敏薄膜衣片工艺研究--可用于氯芬黄敏薄膜包衣片实际生产的新制粒工艺

作者:尚海宾 杨明臣 宋国清 张丽娟 文章来源:河南创新药业有限公司 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4-08-07
对氯芬黄敏薄膜包衣片在引用原氯芬黄敏糖衣片制粒工艺时,存在崩解时间长的问题,因此进行新氯芬黄敏薄膜衣片制粒工艺研究。同等条件下对素片、薄膜衣片、成品进行检测,并对氯芬黄敏薄膜包衣片新制粒工艺进行加速实验稳定性考察。经过对比,采取新制粒工艺的薄膜包衣片各项指标均优于原糖衣制粒工艺的薄膜包衣片,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新制粒工艺可用于氯芬黄敏薄膜包衣片的实际生产。

对氯芬黄敏薄膜包衣片在引用原氯芬黄敏糖衣片制粒工艺时,存在崩解时间长的问题,因此进行新氯芬黄敏薄膜衣片制粒工艺研究。同等条件下对素片、薄膜衣片、成品进行检测,并对氯芬黄敏薄膜包衣片新制粒工艺进行加速实验稳定性考察。经过对比,采取新制粒工艺的薄膜包衣片各项指标均优于原糖衣制粒工艺的薄膜包衣片,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新制粒工艺可用于氯芬黄敏薄膜包衣片的实际生产。

 

氯芬黄敏片由双氯芬酸钠、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等组成,为中西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痰多等症。具有见效快,作用持久等特点,且药效十分明显。氯芬黄敏糖衣片,操作烦琐工时长,且产品的外观质量也不稳定,贮存期间易出现变色、花斑、裂片、回潮等问题,甚至会出现因吸潮而霉变,人工牛黄中胆红素含量下降等质量问题。为了提高氯芬黄敏片的质量,对原制粒工艺在包薄膜包衣片时崩解时限长的问题,对氯芬黄敏薄膜包衣片新制粒工艺进行研究。

制粒过程

新、旧制粒工艺薄膜包衣片对比

以1万片为例,设计片重0.36g。

原工艺将双氯芬酸钠150g、人工牛黄150g、淀粉900g、糖粉1800g、糊精300g、预交化淀粉300g,用GHL型高效湿法制粒机高速搅拌,干混合5~10min后,加入含60%乙醇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溶液,低速搅拌湿混合5min,然后加入8%的淀粉浆与70%糖浆,先高速切割3min,再低速切割5min,制成适宜的软材(润湿剂用量为干粉的10%~15%),过16目筛网制粒;采用GFG型高效沸腾干燥机进行干燥,出风温度70~80℃,时间为20min;利用KZL-180快速整粒机14目整粒;加入硬脂酸镁30g,采用EYH二维运动混合机,摇摆滚动转速11r/min,混合时间为30min。

新工艺将双氯芬酸钠150g、人工牛黄150g、淀粉1800g、糖粉900g、糊精200g、羧甲基淀粉钠100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内加200g,用CHW型槽型混合机,转速24r/min,混合10~15min后,加入含60%乙醇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溶液,搅拌5min,然后加入10%淀粉浆,湿混5~10min,制成软材(润湿剂用量为干粉的10%~15%),YK型摇摆式颗粒机14目筛网制粒;采用CT-C-11型热风循环烘箱进行干燥,温度50~60℃,时间为3~4h;利用KZL-180快速整粒机14目整粒;取羧甲基淀粉钠外加100g与硬脂酸镁30g混合过80目筛,加入采用sYH三维运动混合机,混合转速8r/min,混合时间10min。

检测结果

颗粒合格标准规定颗粒的形状为浅黄色,颗粒水分不超过5%;双氯芬酸钠含量为90%~110%;人工牛黄不少于0.055mg;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为90%~110%。对原糖衣片制粒工艺和新薄膜衣片制粒工艺的颗粒,各取5组进行检测,以确认其重现性。

结论:新制粒工艺结合崩解时间问题,降低了糖粉用量,调节了淀粉和糊精的处方用量,把预交化淀粉改为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淀粉钠,马来酸氯苯那敏加入方法没有改变,其中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采用内加法,羧甲基淀粉钠采用外加法。颗粒经过检测对比得出:新法采用循环烘箱干燥法,与原高效沸腾干燥法相比,水分略低于原法。主要成分含量、形状等检测项没有变化,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压片过程

新、旧制粒工艺素片对比

原制粒工艺素片采用ZP37A旋转式压片机,异性冲模具,转速15~25r/?min,片重差异0.36g±5%,片重范围0.342~0.378g。新制粒工艺素片采用ZP37A旋转式压片机,异性冲模具,转速15~25r/min,片重差异0.36g±5%,片重范围0.342~0.378g。

检测结果

素片的合格标准为外观片面边缘完整,色泽光洁均匀;崩解时限为15min全崩解。双氯芬酸钠含量为90%~110%;人工牛黄不少于0.055mg;马来酸氯苯那敏规定含量为90%~110%。检测结果对比,对制粒工艺素片和新制粒工艺素片,各取5组进行检测,以确认其重现性。

结论:同等条件片重、片型模具规格、转速、压力控制范围相同,通过检测对比得出:素片的主要成分含量稳定,外观等检测项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新制粒工艺素片比原制粒工艺素片崩解时限缩短约5~10min。崩解时限项新制粒工艺薄膜衣片明显优于原制粒工艺薄膜衣片。

包衣过程

新、旧制粒工艺对比

原制粒工艺采用BG型高效包衣机,转速为5~25r/min,时间为3h。包衣片增重3%~10%;片重差异:

0.3708~0.396g。

新制粒工艺采用BG型高效包衣机,转速为5~25r/min,时间为3h。包衣片增重3%~10%;片重差异:0.3708~0.396g。

检测结果

薄膜包衣片合格标准:形状为绿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衣显浅黄色;外观片面完整光洁,边缘整齐色泽均匀;崩解时限为30min全崩解。对原糖衣片制粒工艺薄膜衣片和新薄膜衣片制粒工艺薄膜衣片,各取5组进行检测,以确认其重现性。

结论:通过检测对比得出,新制粒工艺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比原制粒工艺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缩短约5~10min,在人体内更能快速崩解、吸收,更快达到治疗效果。同时,新制粒工艺在进行薄膜包衣出片前加入少许2%二甲基硅油打光,在产品有效期储存阶段起到色泽一致,起到不褪色、防潮作用。薄膜包衣片的包衣片重、形状、外观等检测项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崩解时限项新制粒工艺薄膜衣片明显优于原制粒工艺薄膜衣片。

成品检测

薄膜衣片合格标准为除去薄膜衣显浅黄色。崩解时限不超过30min。鉴别:化学反应呈正反应;色谱鉴别时与对照溶液主峰保留时间一致;双氯芬酸钠含量为90%~110%,人工牛黄不少于0.055mg,马来酸氯苯那敏规定为90%~110%。微生物限度:细菌1000cfu/g、霉菌100cfu/g、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对原制粒工艺薄膜衣包装成品和新制粒工艺包装成品,各取5组进行检测,以确认其重现性。

结论:新制粒工艺薄膜衣片比原制粒工艺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缩短约5~10min,崩解时限项新制粒工艺薄膜衣片明显优于原制粒工艺薄膜包衣片。薄膜包衣片的形状、鉴别、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检测项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稳定性考察

稳定性考察共分2组,每组12板,每板12片,原制粒工艺薄膜衣片为第1组,新制粒工艺薄膜衣片为第2组,采用电热恒温干燥箱,进行加速实验,在温度45℃、湿度75%条件下,进行12个月初步稳定性考察。

结论:通过稳定性考察加速试验检测对比得出薄膜包衣片的形状、鉴别、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检测项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崩解时限项新制粒工艺薄膜衣片明显优于原制粒工艺薄膜衣片,新制粒工艺可用于氯芬黄敏薄膜包衣片的实际生产。

小结

薄膜衣因其生产时间短、操作简便、不易产尘、片重增加少、易于崩解、提高药物的溶出度、生物利用度等优势,拓宽了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范围。除了本次工艺研究用到的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外,还有多种崩解剂,其崩解效果还需根据不同品种进行相应的工艺研究。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