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国际化不容乐观,标准化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4-11-03
虽然,中医药在国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并且已经传播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虽然,中医药在国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并且已经传播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说不清、道不明、听不懂”的用药原理,导致其普遍难以打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大部分只能在华人圈子里使用。

有专家指出,中医药欲要国际化,立法是基础,标准化是关键,文化认同是根本。今年7月,《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对公众发布,中医药立法显然已经进入“快车道”,而围绕中医药的标准化也随之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药国际化的关键是复方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目前,许多单味药材和中药提取物的疗效在国际上已被普遍认可,但这并不表明中药国际化之路已走通,因为复方才是中药精髓所在。”在10月16日举办的“2014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专家姚新生如是说。

据了解,中药国外注册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功。由于中药大多数是复方的,有效成分特别多,而西药成分大多是比较单一的化合物。同时,中药配方来源于几千年经验积累,很难像西药那样解释清楚到底是哪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但美国FDA等验证的规定要求必须说清楚,标准化方面存在欠缺导致中药进入美欧市场比较困难。

对此,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萧伟深有感触,并承认前景并不乐观:“复方中药实现标准化和国际化难度更大,因为复方形成的物质基础更为复杂更加难控。”他认为,复方中药药材原料的复杂性、生产过程中管理的薄弱、成品质量要求不够等问题制约了中药的标准化,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是中药走向国际化的根本。但萧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国内中药有几十年的生产历史,应该主动和欧盟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药品监管机构进行交流,去影响新的符合中药特点标准的制定。”

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果德安则认为,中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确凿证据应该是最优先考虑的范畴,同时也要选择那些长期使用过、有效成份具有更多科学证据支撑的中药制剂。同时,中医药研究和协调过程需要争取广泛的国际合作,有必要设立中医药全球化专项基金,推广实施中药产品全供应链的标准化。

虽然中药在国际化和标准化方面存在着各种困难和瓶颈,在绿谷集团董事长吕松涛看来,这些努力不论是对于市场开拓还是药品生产都是有利的,让企业发现了研发和生产与国外的差距。“国际化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国际化过程本身会对中国的制药企业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