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抢仿时代来临

文章来源:医药观察家报 发布时间:2015-01-14
随着大量国外专利药到期、国内相关政策趋向松动,中国仿制药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到2015年市场规模可能会接近5000亿元。

随着大量国外专利药到期、国内相关政策趋向松动,中国仿制药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到2015年市场规模可能会接近5000亿元。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药企可以舒舒服服过上好日子,技术能力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仍是巨大的鸿沟。

专利悬崖加速市场扩容

2014年,国内仿制药进入发展高潮。如2014年5月,辉瑞生产的万艾可(俗称“伟哥”)在中国的专利到期后,国内就有近二十家药企第一时间申请了仿制版“伟哥”的生产批件。

发展到9月2日,国产“伟哥”——白云山旗下“金戈”(枸橼酸西地那非片)正式拿到“准生证”,这也是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的首个中国“伟哥”生产批件。而9月18日,广药白云山宣布,粉红菱形小药丸金戈将于10月底正式上市,旨在争夺ED(勃起功能障碍)药物的百亿市场的份额。

其实“伟哥”的抢仿大战只是国内仿制药市场的冰山一角。在癌症、心脑血管等大病领域,抢仿大战早已打得不可开交。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CDE)的数据显示,仅2014年上半年,1.1类仿制药申报达到101个,3.1类仿制药达到751个,6类仿制药达到1033个。

国内药企之所以如此热衷于仿制药,这主要得益于高素质人才的大批涌现及领导者创新思维的崛起。近年来,由于CRO行业及跨国药企在我国的大力发展,间接为国内药企提供了大量的药品研发人才。再加上国内各路药企豪强也纷纷开出高薪、重岗延揽人才,一大批在CRO 企业或者跨国药企接受过系统培训,拥有高度专业研发水平的研发人员进入国内药企,使国内药企研发人员队伍空前壮大。在拥有空前“奢侈”的研发队伍后,国内药企领导者对于仿制药的态度也日趋明朗,研发投入、研发团队自由度、激励机制等都在迅速完善,从静观其变到主动出击,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开始杀入这片红海。

同时,“专利悬崖”的到来,也促进了国内仿制药药企的投资热情。从2012年到2016年底,全球将有超过600种专利药陆续到期,其中包括曾占据世界最畅销药物榜单前20名中的18种,如托法昔布、帕瑞替布、利伐沙班(拜瑞妥,rivaroxaban,Xarelto)、阿普替尼、阿法替尼(Afatinib,Gilotrif)、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泰毕全,Pradaxa,dabigatran etexilate)、索拉菲尼等。

此外,全球医药市场的进一步扩容与各国政府的支持也使得国内药企在仿制药市场跑马圈地。美国每年在创新药领域都推出大量重磅级产品,其仿制药行业规模同样可观。2008-2013年,仿制药在美国市场占比约为90%。受“专利悬崖”影响,预计2014-2016年,美国每年有400亿美元的专利药销售额转化为仿制药。而为节约医疗开支,美国政府十分鼓励仿制药的发展且美国民众对仿制药的接受认可程度也比较高,这为仿制药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日本的仿制药市场也较为庞大。虽然日本半数医生不同意使用仿制药,尤其是抗癌药和降压药。但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医疗费用节节攀升,健康保险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仿制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据日本财政部门推断,改用仿制药将使医疗费用大幅减少。在此基础上,2011年厚生劳动省从原材料供给、药品安全相关信息提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方面给仿制药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出于费用考虑,开始选择使用仿制药。厚生劳动省2018年3月底仿制药份额占到60%以上的目标指日可待。

欧盟的仿制药几乎占欧洲整个分销药品的50%,虽然以金额算,仿制药仅占18%,但随着欧债危机下各国财政紧缩,部分国家均会通过大幅提高仿制药的使用比例降低医疗支出。欧洲仿制药协会(EGA)2011年估算,仿制药每年为欧盟节省约300亿欧元开支。

欧洲其他主要国家也给仿制药更宽容的态度。比如,2010年英国卫生部意欲将仿制药处方率从83%提高到88%,期望每年节省大约4900万英镑开支;希腊也于2011年引入药品支出遏制措施,提出加强对仿制药的使用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欧盟大多数主要机构一致达成共识:由于仿制药推向市场的时间过长,因此欧盟将继续探索用政策缩短仿制药的审批、注册流程。

打赢抢夺战得靠自身实力

即便仿制药市场前景诱人,但在国内,药企要想将其市场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报表并非易事。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药企仍然“揽不了瓷器活”,受到首仿竞争、政策、专利保护等影响,使得我国仿制药与其他仿制药生产大国(如印度)仍有较大的差距。

2014年7月,双鹭药业与正大天晴就达沙替尼的首仿之争一时成为业界热事。同月28日,双鹭药业董秘梁淑洁罕见的发布了长达万余字的长篇回复,针对达沙替尼的质疑一一驳斥。回顾争议整过程,只因正大天晴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在达沙替尼未过专利保护期的情况下,靠CXHS1200205- CXHS1200208四个受理号,按3+3程序提前拿到了相关生产权,而双鹭药业则是利用相关剂型欲争夺该产品的首仿权。从这场混乱的首仿争夺战中不难看出,我国“药企千方百计争首仿”的情形必定会对整个仿制药产业造成影响。

同时,相关专利政策也阻碍着我国仿制药的发展。公开资料显示,印度传统以来对于那些在药物研究和开发方面进行长期投资的药企很少提供专利保护,印度药企也更专注于仿制药的研发,一旦有新药入市,他们便迅速推出类似的药物。而在中国,为鼓励新药研发,对新药的专利往往都有明确保护时期,使得相关药企难以大展拳脚。

除了专利制度有待突破,我国药品质量监管等一系列指标也有待改进。业内专家指出,我国执行的仿制药质量标准太低,技术审评要求的技术门槛过低,致使国内制药企业几乎无需进行深入研究即可达标。因此,我国的一些仿制药目前能做到的仅是化学等同,而生物等同、安全等同、临床等同还遥不可及。

正如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邱利焱所言,国内审批上市的仿制药在有效成分上没有问题,但是有效成分只是药品中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有辅料。国内外的差距,其实往往体现在辅料的品质上。

事实上,为缩小仿制药与原研药相关差别,我国相关部门于2014年明显加快了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如年初发布的《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确立原则》,以及11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关于生物仿制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讨论等。

“对于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我认为均是一致性评价要求的结果。而一致性评价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国目前执行的仿制药质量标准太低,技术审评要求的技术门槛过低,致使国内制药企业几乎无需进行深入研究即可达标,所以需要加强各项法规。”广东天奥医药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曾军如是说。

实际上,以生物仿制药法规为例,有相当大一部分国家在该领域的法规处于空白或是言之不详的状态。因此,CFDA即将出台的生物仿制药指南无疑是对我国相关企业与行业的一种高要求。

对此,曾军认为,由于生物制品属于大分子制剂,对于合成构建、工艺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同时加之体内作用免疫原形等复杂性,所以对该类制剂的仿制更是需要严上加严。这或许也是大部分国家对于生物仿制药一直以来都是抱以极其谨慎态度的原因。即使是作为世界最具权威的监管机构之一,美国至今都还没有批准生物仿制药,由此可见,生物仿制药是个炸弹似的存在。

与此同时,国内药企要想在相关仿制药市场“一展宏图”,在实际运作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否则也只会陷入发展困境:第一,研究原研药专利。仿制药开发前,应对其专利进行详细分析,这包括三个层次:1.化合物的专利,即核心原料药成分必须一致;2.药物晶型的专利,如溶解性和体内外代谢的差异;3.制剂工艺的专利,需要仿制药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因为仿制药经常卷入专利纠纷,很可能与仿制药企业只关注了化学成分相同,却忽略了避开工艺专利有关。

第二,控制质量。研究仿制药,应选择具有相应水平的临床研究单位和实验室。仿制药不仅要和原研药具备一定的生物等效性,还要保证不同批次的效果相同,质量稳定。这其中需要注意保证和原研药的规格、剂型一致。例如原研药是片剂,仿制药也应当是片剂。因为原研药企业以片剂做了很多研究,效果和副作用都已经比较清楚。规格也是如此,在国内,很多仿制药的规格要低于原研药,这会影响服药效果。剂型、给药途径都需要与原研药一致,这不仅节省了更改剂型后反复试验的成本,还能保证药效。

第三,把握市场。原研药基本已经开拓了相应市场,但国内药企应当做好规划。目前国内药企的市场规划和开拓能力都很强,在竞争中应当突出特色。

此外,曾军还进一步表示,“除药企加强自身实力外和相关政府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法规外,相关部门在日后还应该倾力去引导国内药企做好自身产品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工作,因为这才是仿制药存在的核心条件,也只有如此,国家医保才能将大笔费用支付到高品质的仿制药,让广大病患在较低的医疗负担下,获得较高的医疗获益。”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