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激活科研潜能 创新中医药基础研发

发布时间:2016-06-13
“祖研”是黑龙江省中医医疗和科研的老品牌,成立于1957年的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历史悠久、美誉丰厚。但提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不清楚。

(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顺教授(右一)在为俄罗斯患者针灸治疗)  


  随着“祖研”60年来规模的发展和功能不断健全,2013年“祖研”正式更名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近些年来,在国家和省里中医药政策引领下,省中医药科学院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使“祖研”这块老字号品牌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作为我省目前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机构省中医药科学院,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王顺院长对记者说:“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是人们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也是祖国医学的魅力!60年积淀,使中医药科学院奠定了深厚的发展基础,我们将在国家和省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以进一步提高新时期我省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能力为己任,在中医药基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学科建设及人才保障上为我省全面发展振兴做贡献。”
  
  激活科研潜能 创新中医药基础研发
  
  加强科研管理,细化措施和办法,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省中医药科学院制定并实施了《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科研基金管理办法》、《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专项召开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座谈会及进行相关培训;建立全院的科研共享平台,保证全院科研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为凝聚科研力量、为中医药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为摸清家底,全院率先在全省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开展三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建设,建立黑龙江省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目前已完成中药资源普查品种、病虫害调查、市场主流产品种类、药材蕴藏量等相关方面的调查,为加快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把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好了前期准备。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三辅院区主楼)


  不断发展建设全国成立最早的国家中药剂型改革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是我省首家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剂型中试研究基地,成为我省具有中药制剂中试研发功能的示范单位。目前已建设成4000平方米的中药科研中心,1500平方米标准化动物实验室,拥有制剂中试设备及大型精密仪器达100余台套,建立了“临床——研发——中试——临床”链条式研究体系,形成了中药多途径给药剂型、制剂新技术、生物有效性评价、中药微生物发酵4个稳定、成熟的研究方向。先后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中药制剂三级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多途径给药创新平台、中药制剂中试基地、中医药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剂型改革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剂型改革工程中心等,共研制出中药新产品43个投放市场。
  
  中药研究所所长高山向记者介绍,今年全院加大了对中药新产品芩百清肺浓缩丸、青龙衣、纳舒栓、解脲栓、芪风的深度研发,其中纳舒栓的研制完成临床试验注册申请,完成解脲栓处方筛选、药学研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按照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淡豆豉菌种分离筛选研究”的实验设计进行淡豆豉优势菌种的筛选、鉴定,并进行相关酶学特性研究,通过相应指标考察最佳淡豆豉发酵用菌种;相关制剂开发3个,完成刺五加茶、金莲花系列产品及3-5种纳豆系列健康产品制备开发,并在申报生产批件;研制开发中药保健品5个,完成龙衣丸、参芪血畅丸、地黄痴呆丸、五加参补益膏、丹贝益肺颗粒等医院制剂的全部实验,申报待批;完成医院制剂委托研制5种,制定药品质量标准40项,药效学评价实验10余个。一批新的基础研发科技成果即将面世。
  
  再造管理机制 注重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
  
  建院以来,全院共取得科研成果289项,获得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0项,共研制出中药新产品43个投放市场,其中包括“刺五加”、“满山红”、“双黄连粉针剂”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牌产品和“宁神灵”、“骨筋丹”、“丹王颗粒”、“葛根芩连微丸”、“芩百清肺浓缩丸”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全院转让我省企业的中药产品年创产值近10亿元,其中“双黄连粉针剂”自投产以来已创产值达40亿元以上,并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先进单位,为我省医药工业和中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5年院里与华雨制药集团、美君药业签订中药新药青龙衣胶囊、纳舒栓等成果转让协议,成果转化正在顺利进行中;成立绿色健康产品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绿色饮片开发中心,并通过院企合作的方式,打造“绿色药材饮片”项目,制定中药绿色饮片的质量标准,加强对种子种苗基地的技术指导,向企业派驻生产质控人员及化验人员,在适宜产区进行我省绿色道地药材培育种植生产,向绿色种植基地、绿色中药饮片、绿色制剂、绿色健康产品要发展增量,打造祖研绿色健康产业链。
  
  2016年,全院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实行一所两制,即以事业体制为研发基础,以面向市场企业化管理为目标,成立市场化运营主体,促进科技研发成果及时有效转化。正在筹建中的龙科中医药企业孵化有限公司,即是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进行对接,并实施科技成果先期无偿转化机制,成果跟踪,转化奖励,盘活全院经济存量,使成果快速进入市场,提高中医药科技成果发展效率。
  
  成立由科研人员融资及科研成果作价入股的绿色健康产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加强中医药的科技创新,进行绿色健康产品的开发、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促进科研、临床、生产的相融合,形成良性循环,2016年预计能转化绿色健康食品等科研成果3-5项。

  发挥学科优势 提供中医药发展保障
  
  全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16个,国家中医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省政府重点学科领军人才梯队8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同时下设中医临床、针灸、中药、中西医结合、中医基础理论5个研究所,国家中药剂型改革基地和《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社都设在此。
  
  省中医药科学院享受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就有34人,国家级名中医和省级名中医26人,并拥有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世界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缙教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郭文勤教授、王铁良教授、吴秉纯教授、张佩青教授等著名专家和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在我省学科建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地位。
  
  省中医药科学院注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做大做强重点学科,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建设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梯队。发挥院重点专科的龙头作用和品牌优势,目前肾病科、针灸科(脑病科)、心病科、皮肤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和肺病科等重点专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到2020年将增设周围血管病科、老年病科、介入科等,打造医养健康服务业大平台,并开展心脏导管科、脑外科等新医疗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增加中医优势病种的数量,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和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在新建成的省中医医院体检中心,解玉庆主任向记者介绍:“中医体检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根据人体的生命信息,采用传统的方法,确定体质状况及健康状态,以达到精准防治疾病的作用,更适合现代社会的亚健康人群。”
  
  以重点学科建设带动中医药人才的梯队培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招生改革,不断完善的选拔机制,使研究生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现全院在读研究生数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