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与专利到期倒逼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加码

发布时间:2010-12-17

在过去的几年里,制药企业在R&D的投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大小小的兼并促使了企业对成本以及研发岗位进行压缩。许多大型制药公司不得不为大量产品因专利期满而苦苦挣扎,进而为将来未雨绸缪。不断修改药物研发的计划、追逐新的疾病赛场,从而为长期的发展制定规划。医药企业对研发快速的转变已经开始席卷全球。

据欧盟最近发布的“企业R&D投资记录”显示,在2009年,尽管受全球经济拖累导致了全球企业整体研发投入萎缩,不过全球前1400名公司中的生物制药公司R&D投入呈现整体增加趋势。欧洲和美国的R&D投入分别增加了2%和1.8%,日本居然增加了26.5%。伴随着制药行业的兼并与收购,R&D投入的增加正反映出制药公司对新生物技术收购的巨大欲望。

最近,美国咨询公司Fiercebiotech统计出了2009年全球制药行业中R&D投入前15名的企业,并对这些公司目前研发的战略调整进行了分析。

罗氏

R&D投入:87亿美元(64亿欧元)

与2008年相比:+9.1%

R&D占收入:19.4%

2009年,罗氏以87亿美元研发投入成为世界第二大R&D投入公司,在制药行业位居第一。

罗氏虽然在R&D投入了巨资,但是并没有达到公司的预期。作为全球最大的药物生产商,罗氏通过大型兼并获得了主要的医药研发资源, 不过公司在对整体工作全面评估和从基因泰克公司获得产品许可的时候,更希望对自己的收获进行保护。

不久前Fiercebiotech的报告显示,罗氏有充分的理由决定把公司的资产投入到新的公司。这要看罗氏怎样处理过剩的项目,罗氏有充足的人才、实验室和大量的资源,这些都需要进行重新整合。

罗氏在制药行业中具有强大竞争对手艳羡的优势,没有近期内产品专利到期进而导致收入剧烈下降的担忧。不过罗氏正在遭受一系列重要临床试验失败的挫折,而这在大型制药公司中是很少见的。今年罗氏遭遇的最大挫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ocrelizumab进入晚期研究阶段的失败,而该产品在2009年被公司寄予厚望。稍后公司的另一只产品糖尿病候选药taspoglutide也遭遇临床失败。这些临床试验的失败意味着罗氏在R&D的巨额投入如同打水漂。

辉瑞

R&D投入:74亿美元(54亿欧元)

与2008年相比:-2.4%

R&D占收入:15.5%

辉瑞曾经是R&D投入的领头羊,而2009年公司在R&D的投入出现了轻微下跌。在过去的几年里,辉瑞并购惠氏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研发能力。不过辉瑞并购惠氏后总的R&D投入还是出现了骤降,在2008年,惠氏和辉瑞总的R&D投入为110亿美元。

年初,辉瑞CEO Jeffrey Kindler计划从公司巨额的R&D投入中削减30亿美元。到2012年,公司R&D的总投入将会缩减至80亿~85亿美元。与其他大型药物开发者一样,辉瑞为开发“重磅炸弹”级药物进行贿赂招致了众多批评。

今年辉瑞从Medivation公司手中获得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Dimebon也遭遇了临床试验的失败,公司为此付出2.25亿美元的首付款。 Dimebon已经进展到Ⅲ期临床试验,而这仅是一连串临床试验受挫的一例。由于辉瑞面临着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临床试验挑战,不得不对R&D投入进行重大调整。

辉瑞最具光明的前景市场是中国。这一制药巨头已经开始对公司研发工作进行了调整,开始向亚洲进军,寄希望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这一增长最快的医药市场。

诺华

R&D投入:70.6亿美元(51亿欧元)

与2008年相比:+2.5%

R&D占收入:16.7%

伴随着去年R&D投入的增加,诺华已经开始把R&D的触角伸向了中国。

诺华CEO Daniel Vasella曾说过:“你不得不问自己‘我们的未来路在何方?’,答案就是这里(中国)。”总之,诺华计划在亚洲投入1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从而使这里成为公司新药开发的活跃区域,作为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诺华今年计划在中国继续对新的癌症药物研发进行投资,而且预计到2013年在中国市场引进首只个体化治疗药物。诺华研究主管最近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 “我们致力于为中国的患者开发药物。如果我们不能首先在中国进行人体试验,那么这将会给公司致命一击。我们也会与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进行密切合作,看看我们究竟需要怎样做。”

强生

R&D投入:66.6亿美元(48.6亿欧元)

与2008年相比:-7.8%

R&D占收入:11.3%

2009年初,强生研究主管Paul Stoffels描绘了公司药物开发的“开放式创新”框架。他指出,未来药物开发的赢者将会是那些知道如何与生物技术公司和学术机构合作的人。

Stoffels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称:“所有简单的疾病都已经解决了,下一代药物将会是针对更复杂疾病的治疗。你需要知道更多的信息和科学,而不仅仅是自己内部实验室所了解的东西。”

当然,“开放式创新”战略已成为制药企业的一个羁绊,最近许多公司都在向这方面努力。就强生来说,公司已经与中国无锡的药明德康合作从而推动公司在中国R&D的工作,这已是公司的一项新的战略。

同时,强生还积极参与到企业并购浪潮中,公司以24亿美元收购了荷兰生物技术公司Crucell,为公司进军疫苗市场搭建了良好平台。

赛诺菲安万特

R&D投入:62.5亿美元(45.6亿欧元)

与2008年相比:+0.2%

R&D占收入:15.3%

2009年,赛诺菲在R&D的投入在欧洲制药公司中位列第一。不过公司在R&D的投入是否能够成功需要未来的效应来证明。

在接任公司CEO后,Chris Viehbacher非常重视利用外部资源,尽可能多地寻求合作伙伴,减少对内部工作的依赖。Chris Viehbacher还实行了一系列新政,今年还加强了与哈佛大学学术合作伙伴的合作,对公司制度进行大力改革,为赛诺菲广阔的未来制定计划。当然,Chris Viehbacher也在不久前意欲收购健赞一事上跌了一跤。

调整为公司的大踏步向前奠定了基础,赛诺菲在波士顿围绕着癌症药物计划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赛诺菲将为糖尿病、癌症和眼科药物的研发寻求机会。

今年年初,Viehbacher称公司的R&D投入在2009年减少了7%。而公司公布的R&D外包项目包括49项临床研发项目,其中 17项处于Ⅲ期或者已经向卫生部门提交处于待批。到今年年底,公司将向Covance公司出售两个研发机构,进而打造一项10年外部资源利用的计划。

赛诺菲对于调整R&D雄心勃勃,目前还没有公司在面对药物研发新世界的时候,能够像赛诺菲那样有勇气。

葛兰素史克

R&D投入:55.9亿美元(40.8亿欧元)

与2008年相比:+9.5%

R&D占收入:12.8%

从2009年开始,葛兰素史克为保证R&D的投入在美国和英国削减了850个岗位,主要涉及临床前和早期开发阶段。这是公司为弥补14亿美元R&D预算缺口而进行调整的一项措施。

在所有的大型制药公司中,葛兰素史克是在裁减R&D人员上采取行动最大的。公司称需要重组研发工作来更好地抓住新的科研机会、提高生产率,以及在高增长领域进行投资。葛兰素史克在R&D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包括出售了位于意大利维罗纳的研究中心。

一些离开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人员可能因具备成熟的生物技术能力重获新生。一个由离开公司的14人组成的小组专注于新的疼痛治疗药物,这或许正是未来一个新的大型制药公司的雏形。

默沙东

R&D投入:55.8亿美元(40.7亿欧元)

与2008年相比:+21.6%

R&D占收入:21.3%

在与先灵葆雅合并之后,默沙东考虑对公司规模进行调整,消减开支,并关闭了全球8个R&D实验室。

默沙东已经把研发集中到7个重要领域:心血管、糖尿病和肥胖、感染、肿瘤、神经科学和眼科、呼吸和免疫、妇科和内分泌。

与竞争者相似,默沙东称与战略伙伴进行合作很感兴趣,亦开始进军生物仿制药领域。默沙东还希望获得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R&D帮助,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默沙东与礼来和辉瑞共同在中国建立的一个新的研究机构,共同开发新的癌症药物。默沙东还跟礼来与Covance共同进行一项5年基因组研究项目,取代了公司在西雅图基因表达实验室的工作。(医药经济报)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