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角度重视儿科药物研发

文章来源:制药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1-02-25

国家应加大对儿童用药研发的投入,一方面,建立全国儿科药物临床试验协作网,为我国儿童新药参数补充更多的循证医学资料;另一方面,建立全国儿童药物监测中心,将全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与全国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接,对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实现数据全国共享。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了首份面向所有国家的《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标准处方集》,并强调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儿童用药引起不良反应。我国的调查显示:90%药品无儿童剂型;儿童服药不良反应率达到12.9%,新生儿高达24.4%,而成人只有6.9%。由于不当用药而致聋的儿童,正以每年3万余人的速度增加。这一现状令人触目惊心,凸显了我国药品安全的“软肋”。

但是,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 0~14岁的儿童达3亿多人,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数的20%左右。近年来,在保证儿童用药的合理安全和剂型开发方面,临床医生和药物研究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给药剂量不准确、相关信息不充分、药物剂型品种及规格单一、产品包装欠缺等阴霾依然存在,成为我国儿童用药安全面临的几只“拦路虎”。

从生理结构的角度分析,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许多脏器尚未发育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泄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均不健全,对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因此,把“大人药片”掰小给孩子服用,或按照“儿童酌情减半或遵医嘱”这种凭经验用药,就很难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而且直接威胁到儿童的用药安全。

目前,儿童用药基本上都是在成人用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成熟后,加进与小儿治疗有关的信息,从而外延到被允许用于儿童,缺乏专门针对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一些相关参数可能不适用于患病儿童。儿童用药的说明书和有关数据资料缺乏充足的科学性,其后果可导致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增加,也限制了一些可能很有价值的药物在儿童中的使用。

另外,用药剂型欠丰富、品种规格单一的现状也大大影响着儿童的用药安全。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开发新的儿童用药制剂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新剂型所占比重较小,开发速度较缓慢。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30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供儿童使用的药物剂型仅有大约60种(含中成药)。造成国内药品市场儿童剂型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开发周期长、利润低、成本高、药物评价难度大及生产局限性大等。

我国儿童用药的匮乏,不仅提高了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对医护人员用药带来不便。

保障儿童用药安全,需多管齐下。对儿童药物的研发,应从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措施,推进儿童药物研发。国家应加大对儿童药物研发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对儿童药物审批提供特殊政策,加快推动相应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建立全国儿科药物临床试验协作网,通过全国各儿童专科医院和各大学医院儿科参与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为我国儿童新药参数补充更多的循证医学资料;另一方面,建立全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将全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与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接,对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实现数据全国共享。

此外,可以学习借鉴欧盟的做法,申请新药、已上市药品申请增加新适应症必须提交儿科研究计划。

从药品使用角度来看,《中国国家处方集》中不含儿科使用的特殊药品,儿科合理用药的相关内容已在各系统治疗用药各论中有所体现。同时,在《中国国家处方集》的总论部分,编写小组专门对儿童用药进行了特别综述,其中对儿童生理特点、儿童药物代谢特性、儿童用药剂量计算及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阐述。

关注儿童合理安全用药是全社会的责任。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为使花朵开得更烂漫,政府、药企、科研及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应当密切协作,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