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生物制药IPO持续失血

文章来源:制药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1-04-15

4月1日,Tranzyme公司成为第五家得到风险投资支持、在今年完成IPO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但是,由于购股需求疲软,该公司不得不再度下调股价。这是该公司第五次下调发行价。而这样的情形并非个案,与其他行业相比,今年生物制药IPO普遍遇冷。

IPO定价一跌再跌

3月份,Tranzyme的承销商曾预计,该公司IPO将按每股11~13美元出售500万股,但最终被迫将定价降至4美元。如此低的售价,使得公司不得不把出售股票数量提高到1350万股,才能募集到所需要的资金,以支持新药临床试验。但是,这样的融资计划调整,大大削弱了这家公司投资者的股份比例。公司最大的3家风险投资机构 HIG Ventures, Quaker BioVentures和Thomas McNerney & Partners原本可在上市后持有14%的股份,现在只能持有9.2%。

这样的尴尬是最近美国生物制药公司IPO普遍遇到的事,今年早些时候上市的其他4家风险资本支持的生物制药公司都遇到了同样的麻烦。例如 AcelRx公司,原本希望定价在12~14美元/股,大约出售577万股,募集6900万美元,但承销商最后只能以5元/股的价格出售800万股股票完成IPO发行,仅募集到4000万美元,目前股价在3美元左右。因为对于多数生物制药公司而言,IPO仍然是募集大笔资金的重要途径,在风险投资者不愿意再投钱的时候,公司为了得到大笔资金注入,以支持临床试验和保持公司正常运行,必须要走上市的路,如此早期投资者才有可能退出获利。

目前资本市场对生物制药公司IPO的需求非常疲软,使得资本流入生物制药领域受限,而依赖资本市场“输血”的生物制药公司在真正赢利或有产品上市之前,都不容易得到风险投资者较高的估值。低迷的风险基金估值和贬值的IPO价格,使得生物制药公司不得不考虑通过与大药厂签约合作来募集所需资金,这给现金充足的大药厂更为有利的谈判地位和合作优势。

相比较而言,其他领域的IPO显然要比生物制药公司来得风光,IPO定价基本上高于或接近预期的发行价格,上市后的表现也优于生物制药公司,有的股票上涨20%~30%。而生物制药类公司上市后基本没有上涨,少数还跌破发行价。

投资回升但增幅偏低

生物制药公司实在无法激发风险投资商的兴趣,这些年来,临床研究费用越来越高,但风险投资者投给生物制药公司的钱越来越少。风险投资过去3年在美国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金额连续下滑,到2010年只有34亿美元,比2009年下降了20%,这是自从2002年以来投资量最低的一年。

2010年生物制药的投融资金额则比2009年略为增长3%,显示出略有回升的迹象。相比之下,风险投资者投资于其他行业的兴趣明显回升。2010年整个风险投资界共投资218亿美元,成交3277个项目。投资金额同比增加19%,投资项目数增长12%。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成长已经低于IT行业,退居第二位。

不过这未必是件坏事。因为其他行业波动性太大,而生物制药相对稳定,投资者比较理性和稳健,能有足够耐心和时间去扶植旗下所投资的企业。

当然,生物制药投资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FDA审批越来越难以预测,产品上市通道不畅,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退出渠道。

IT网络投资成风

投资者的心理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要投资于风险很大、经常要遭遇失败风险、至少要等好多年才能知道结果和收益的生物制药公司呢?不如抓住一两家IT网络公司的股份,有可能实现在一两年内收回大笔现金收益的目标。

其实,这是VC投资者经常要问自己及其合伙人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基金和机构投资者都在反思,究竟是否值得继续泡在生物制药的汪洋大海中捞针。这也是最近全球并购首脑会议中讨论最多的话题。高管们和风险商的投资目光从生物技术明显转向于更有炒作概念的社交化网络世界。FACEBOOK还没上市就已高达500亿美元的市值,这是普通生物制药公司梦寐以求但永远无法实现的事。

“想象一下,一家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走IPO之路,需要投资5~9年后才能有收入和盈利能力。这对于今天的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皮特·所罗门公司分析师弗雷德里·弗兰克表示。对于生物制药公司而言,现在的IPO市场虽然还没有彻底关闭,但也奄奄一息。

巴克莱投资公司的德鲁·桦木也有同样悲观的看法:“看看风险投资基金的其他诱人选择,假如投资于社交网络,可能在未来12月之后上市;而生物科技类的创意和想法,到成为 FDA批准的产品要整整等待8年,然后最重要的事是进一步花钱做临床试验,而这些临床实验往往是高风险的,没有人能确保成功。”今天的新药研发环境,要做到有效安全也许还行,但要做到比以往的新药和专利过期的老药更好就需要胆量和勇气了。

近几个月来,生物制药接连上市,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如果有足够的钱,他们未必希望现在低价上市。从已经上市的公司看,这些生物制药类公司不得不削减其股票发行价格,增大发行股份的数量,以便募集到所需的资金,因为IPO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否则就会被大药厂廉价吃掉。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