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惠氏 辉瑞"轻装"重组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发布时间:2011-07-26
近日,全球最大制药企业辉瑞公司表示,为了给股东创造更高价值,将剥离包括惠氏婴幼儿奶粉在内的营养品业务和动物保健业务,而这两项业务2010年分别为辉瑞贡献了19亿美元和36亿美元的营业额.

近日,全球最大制药企业辉瑞公司表示,为了给股东创造更高价值,将剥离包括惠氏婴幼儿奶粉在内的营养品业务和动物保健业务,而这两项业务2010年分别为辉瑞贡献了19亿美元和36亿美元的营业额。

消息传来,全球制药界和乳品界一片惊讶。辉瑞并非因为业绩低迷而想剥离旗下动物保健和营养品业务,正相反,这两大业务在辉瑞旗下增长迅猛,根据财报,辉瑞的动物保健品业务2010年即获得了29%的增长。业内人士认为,正是因为制药领域白热化的竞争逼迫这家行业老大收缩阵营、壮士断腕,目的就是为了不从 “第一”的宝座上滑落下来。

种种压力逼辉瑞快刀斩乱麻

这次壮士断腕是辉瑞积弊重重下的奋力一搏,也有人说,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因为新任CEO、曾在辉瑞效力34年的艾恩·里德于2010年12月走马上任,首次接管了这家销售额678亿美元、有162年历史的药业帝国。不管怎么说,刚刚经历了近15年飞速膨胀的辉瑞确实到了需要有人给他下一剂猛药的时候了,而里德的调整从2011年年初就已经开始了。

自从2000年收购华纳兰伯特制药公司以来,辉瑞就已经坐上制药行业第一把交椅,与其“第一”地位相称的,是在研发上大量的投入。数据显示,过去10年来,辉瑞在研发领域投入700亿美元巨资,但是巨额的投资并没有带来理想的回报。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药物”,10年中辉瑞只获得了两个,而且都是来自于收购。一个是收购华纳兰伯特得到的止痛药Lyrica,根据辉瑞年报,该药2010年销售额近31亿美元,增长8%;另一个是收购法玛西亚后获得的抗癌药Sutent,2010年该药销售额近11亿美元,增长11%。

庞大的研发开支带来的回报并不理想,10年间辉瑞有9个新药获得FDA批准进入市场,但大多业绩平平。2010年辉瑞用于研发的费用达到了94亿美元,《福布斯》杂志分析说,这笔钱足够900家小型生物公司做研发预算,其反差足以说明辉瑞公司的研发体制存在问题。

“辉瑞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药品专利到期。”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郭凡礼表示。曾创下38亿美元销售额的抗抑郁剂Effexor2010年就已经专利到期,在辉瑞公司2010年的财报上,该药的销售额已经降到了17亿美元。而更严峻的问题是重磅药物立普妥的专利将于2011年11月到期,这种当今世界上最畅销的药2010年销售额为107亿美元。根据财报,即便在专利保护期内,立普妥2010年的销售已较2009年和2008年有所回落。立普妥 2009年和2008年的销售额分别为114亿美元和124亿美元。

对此,辉瑞(中国)有限公司企业沟通部总监席庆表示,辉瑞将会通过采取一些列措施减少专利到期对立普妥带来的影响。

“正是因为看到了面对的种种困境,辉瑞才采取了向主业收缩的政策。”郭凡礼分析,“别看惠氏奶粉做得不错,但是这个业务并不是世界第一,而在制药行业辉瑞就是第一,投资者需要的就是辉瑞稳稳坐在宝座上。”

中国6个生产基地只剩下3个

辉瑞的一系列剥离行动在2011年年初就已经开始。

根据近日的声明,于2008年才开始在苏州园区动工的惠氏营养品厂也将剥离。“惠氏原来在上海有一个营养品厂,但是产能太小,只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 10%,所以后来在苏州重新投资建厂,这是原惠氏公司在世界上最大的奶粉生产厂之一,年产可达4万吨。”席庆介绍。但他表示,奶粉板块未来的出路并没有最终确定,也可能是像美赞臣那样拆分出来独立上市,也可能是和别人合资,逐渐退出。

对于惠氏拆分给国内奶粉行业格局将带来什么影响,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截至2010年7月,我国奶粉市场上多美滋、美赞臣、雀巢、雅培、惠氏的占比分别为16.76%、12.06%、 10.58%、7.29%和4.72%,惠氏在洋奶粉中位于第五。他认为,辉瑞出售惠氏奶粉之举必将会影响奶粉业格局,具体的变化仍取决于哪个企业能够成功接盘惠氏奶粉。若达能接手惠氏,则达能多美滋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0%以上,若雀巢接手惠氏,则意味着雀巢的占比将达到15%左右。

“虽然从规模上说,尤其在合并惠氏之后,我们的动物保健品业务是世界上最大的之一,但是经过仔细审核之后,我们确认动物保健品业务和主业距离还是很大。”席庆解释,对于辉瑞来说,2010年678亿美元营业额中,制药业务为585亿美元,多元化业务89.7亿美元,制药业务大致占了86%,相比之下,多元化业务还是比例很小的。

这样,在辉瑞核心制药业务以外,多元化业务的四大板块:营养品业务、胶囊业务、动物保健业务和健康药物中,经过剥离,只留下健康药物一块。“这一块就是一些保健药,比如善存片、复合维生素等等,都是以前惠氏公司带来的。”席庆介绍。

至此,辉瑞在中国的六大生产基地,在回归主业的过程中,只剩下大连制药厂、苏州惠氏制药厂、无锡制药厂三家。

“相对于制药业务,无论动物保健品业务还是食品业务,利润都显得太低,这是制药企业乐于放弃的一个原因。”郭凡礼表示,即便在国内,因知识产权保护而享有单独定价权的药品利润就极为丰厚,“比如同仁堂、云南白药,他们的一些中药利润甚至能达到60%到70%。”

过分依赖并购带来的后果

翻看辉瑞的历史,虽然是百年企业,但是真正发迹的时间却并不长。1972年,辉瑞的销售额才开始突破10亿美元,而超高速膨胀称行业老大则是最近10年的事。

1997年性功能治疗药物万艾可的成功让辉瑞变得炙手可热,辉瑞也从2000年开始走上“并购专家”的轨道。“辉瑞的问题是,近10年来,增长都是靠并购拉动的,研发驱动的因素太少,而这样的增长不会持久,因为能并购的庞然大物越来越少了。”一位行业人士评论,而辉瑞新任CEO里德也表达了这种观点。

“辉瑞新任总裁看到了过度依赖并购带来的问题,他在去除多元化上的强硬作风导致了这次大胆的瘦身。”郭凡礼分析。里德前任金德勒2006年就任,他从法律顾问的位置上攀升到辉瑞总裁宝座。有媒体指出,这位律师出身的总裁抓小放大,习惯从微观管理公司事务,导致决策过程屡屡失误。他对公司并购比较擅长,但对全面管理公司并不精通,由于缺乏新产品,辉瑞业绩开始下滑。自2006年7月金德勒出任CEO以来,辉瑞制药股价已下跌了35%。

辉瑞更换总裁可以用突然来描述。2010年12月,这家全球制药老大突然宣布推选里德为公司总裁,而金德勒辞职的理由竟然是“感到筋疲力尽”,希望能卸任去“充电”。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