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涉毒"产品广东部分地区仍在销售

文章来源:制药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1-11-21
近日,在国内市场出售的强生婴儿洗发水被曝出含有可致癌的二恶烷及能释放出甲醛的季铵盐-15报道,引起了多方关注。日前记者走访清远多家超市发现,"涉毒"产品仍有销售,工作人员称产品检测合格,没有问题.

近日,在国内市场出售的强生婴儿洗发水被曝出含有可致癌的二恶烷及能释放出甲醛的季铵盐-15报道,引起了多方关注。日前记者走访清远多家超市发现,“涉毒”产品仍有销售,工作人员称产品检测合格,没有问题。但是,本地消费者开始不买账,多数消费者改选其他产品,并明确表示不会再支持强生产品。

事件回放:强生被检出含可致癌物质

据新快报报道,作为强生标志性产品之一的婴儿洗发水,在2009年3月曾被美国的“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查出含有毒物质,包括可致癌的二恶烷及释放出甲醛的季铵盐-15。随后其婴儿香桃沐浴露也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检出微量的二恶烷。强生当时回应称,二恶烷在一些原材料中自然存在无法避免。

在距离强生安全事件两年后,11月1日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再次发现,在中国、美国、加拿大、印尼及澳洲等地出售的产品仍有可致癌的季铵盐-15。令人纳闷的是,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以及日本和英国等地销售的强生产品却已修改配方并摒弃了上述有毒物质。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负责人丽莎·阿切尔认为,强生这一做法“显然是双重标准”。

针对各方提出的“强生婴儿产品含有毒成分”一说,强生发表了声明,称消息严重不符事实,强调中国上市的所有强生婴儿产品均经过了国家监管机构严格审核批准,与美国等主要市场执行相同标准。

市场现状:多家超市均在“正常”售卖

日前记者走访了清远市区华润万家、益华、百和等几家大型超市及部分母婴用品店发现,所有强生系列产品,包括含有季铵盐-15的婴儿洗发水仍在正常销售,超市工作人员表示未收到相关下架通知,且强生产品检测合格,不影响使用。

在益华超市婴儿护肤品销售区,记者看到这里的强生产品占据了大量位置,婴儿洗发水、润肤乳、沐浴露、爽身粉,种类齐全。其中两款“涉毒”的婴儿洗发精摆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价格均没有变化,100毫升装强生婴儿洗发精和强生婴儿柔润洗发精售价分别是9.1元、10.1元。

当记者咨询这两款产品是否安全时,一名导购人员称,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有问题,工商部门也不会让我们卖了。”工作人员还表示,虽然电视和报纸报道这两款产品有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接到产品下架通知。“听上面讲现在已经澄清了问题,有毒物质的含量在规定范围之内,没有超标。”

华润万家工作人员的说法和益华超市基本一致,几位工作人员均表示强生产品没有质量问题,现在销售情况一切正常。在记者咨询过程中,还有工作人员热情地推荐强生的其他产品。与上述两家不同的是,百和超市的工作人员显得十分沉默。15日下午,记者走访时发现该超市婴幼儿用品以强生为主。当记者咨询婴儿洗发水时,导购称有3个种类,但她却未推荐强生。“现在强生有问题,我们也不好多说,你们看着买吧。”

在超市走访过程中,记者仔细对比了几款婴幼儿洗护用品发现,除季铵盐-15外,部分强生产品还含有聚季铵盐-10,其他品牌婴儿产品还写含有聚季铵盐-39等成分。另外市面上所销售的部分婴儿洗护用品甚至没有具体的成分说明。

群众观点:不会再买强生产品

“不要买强生品牌了,看看别的牌子。”15日下午在华润万家超市一位女士选购了一瓶强身婴儿润肤露正准备放入购物车,一旁的丈夫看到后立刻提醒“强生有毒”。当天,在华润万家和百和超市记者也遇到了几次类似的情况,消费者均称强生产品有问题,不能再买。在后来的随机调查中,记者发现持这一观点的消费者还不少。

“一直以来我们家大人和小孩都是用强生产品,两年前出事时我们依然相信它,以为它是大品牌,改进一下就没问题了,没想到两年之后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真让人受不了。”在华润万家拒绝购买强生产品的先生称,强生品牌之所以屡次“犯错”就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太信赖、太支持它了。如今,出了问题强生仍坚持产品没有问题,这实在有点伤人感情。他表示,为了自己的健康以后不会再购买任何强生产品。

记者随机采访发现,虽然不少市民并不清楚强生哪款产品出了问题,具体出了什么问题,但是很多人表示不愿意再购买同品牌产品。“强生的产品多数是孩子用的,在我们看来质量更有保障,所以我们家里大人用的沐浴露都是强生的,我自己也用强生的润肤露。现在看来要改变观念了。”家住小市的刘女士是强生品牌的忠实信赖者,已经用了强生很多年,没想到它也会出问题,“现在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产品没问题。”

自强生产品“涉毒”新闻披露后,在拒绝和减少购买强生品牌的同时,不少年轻的家长开始为挑选孩子的洗护用品发愁。“我家孩子从出生就开始用强生,2年多了,一时还真不知道换什么牌子了。”家住黄坑的何小姐说,孩子安全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谁都不敢冒险继续去尝试,不管强生产品有毒物质含量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都不可能再继续购买。但是,相对于成人而言,孩子的皮肤多较为敏感,她担心在用惯一种产品后突然更换会对孩子的皮肤不好。“而且,现在强生都出问题,不知道其他产品情况怎样!”

医生建言:为婴儿选护肤品要更谨慎

强生婴儿洗发水“涉毒”事件披露后,引起了不少强生品牌的支持者和年轻家长的关注,不少人为今后孩子护肤品的挑选担忧。对此,记者咨询了清远市多家母婴用品专卖店工作人员以及皮肤科医生,他们建议,不必过于忧虑安全问题,但可以减少护肤品的使用量。

“现在几乎所有的洗护用品内都含有添加物质,但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没有问题,季铵盐也一样。”清远市赢之城附近一家母婴用品店的工作人员称,店内所销售的婴幼儿护肤品都含有各种添加剂,在使用这些护肤品时,孩子不出现过敏或者身体不适等症状就没有太大问题。“冬天的时候孩子的皮肤也会缺水,导致干裂,适当用一些护肤品能缓解这些情况。”

清远市中医院皮肤科的医生则指出,孩子的皮肤相对较为敏感,必须谨慎使用各种护肤品,尽量选择一些无刺激、性质温和,添加剂少的产品。同时,也必须控制这些产品的使用量,通过食物来改善身体缺水的情况。“秋冬天气干燥,孩子对外界刺激的防疫能力较弱,容易发生各种皮肤疾病,必须尽量让孩子多喝水或者吃含水分多的食物。”

而据新快报报道,广医三院皮肤科副主任翁智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季铵盐-15是一种会释放出微量甲醛的物质,主要用于防止有害细菌孳生、保持产品安全性和稳定性。完全不添加这类防腐成分,洗护产品的保质期将大大缩短,对商家来讲不太现实。二恶烷是一种可能以极低含量存在于某些化妆品中的杂质,是在某些化妆品成分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副产品。多年来,还没有发现使用婴儿洗护用品后致癌的案例。另外,婴儿的头顶骨头还没有完全闭合,皮肤又特别薄,用普通的刺激性小一点的洗发液清洗,只要洗发液停留时间不是太久,使用后用清水充分冲洗,一般问题不大。

翁智胜还指出,秋冬季节保护宝宝的皮肤,最重要的就是补水和锁水。家长应给孩子挑选无刺激性的护肤品,而不是有刺激性、味香的护肤品。翁智胜认为,常见的尿素软膏、蛇脂软膏、鱼肝油软膏、医用白凡士林、含有甘油成分的产品等更适合孩子使用,因为这些产品保湿效果好,价格便宜,没有刺激性,比较天然,用起来更安全。

■相关链接:

是否有毒要看含量

这是个累积过程

据广州日报报道,11月2日,强生(中国)公司向其报社发去声明称,强生婴儿产品,包括防腐剂在内的各种成分都是安全的,并且被产品销售所在地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所批准,其中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地。其防腐剂在化妆品中用于释放微量的甲醛,防止有害细菌的滋生。

对于“各国配方有别”,强生方面并未予以正面回应。只是表示,尽管世界各地相似产品的不同配方中可能包含不同的成分,但所有产品都符合各国监管机构的要求。强生还表示,其产品所使用的防腐技术均通过所在国家监管机构批准,并且这些产品在现实生活中被全球数以亿计消费者安全使用。

然而,这一声明立即引起了市场的警惕。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钟振声表示,不能单纯说含有某种物质就是“有毒”,含量很重要,“有没有毒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他指出,季铵盐-15在我国允许使用,关键是看用量多少。二恶烷也允许原料自然带入。

日化专家冯建军则表示,这一事件或许不应涉及市场歧视,造成这样的原因一部分是国外的监管标准更高,准入门槛更严,以致企业必须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企业需要有更高的社会责任外,我国相关标准也应该与国外高标准看齐,这样才能对消费者负责。比如在我国婴儿类的化妆品是否应该比成人类的产品标准更高等问题,都需要主管部门加以重视。

另据新华网报道,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金泰廙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面对强生事件,我们应该做这样一件事情,即在做风险评估的时候作一种“风险交流”,标准是科学家提供的,但应要让生产者、销售者、顾客、政策制定者、媒体都知道标准的制定过程、剂量多少才会有害等问题,这样做才能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对于一些用于日常用品的化学药剂,在进行反复的动物实验后,还会考虑到安全系数,对致病剂量进行十倍、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减少再制定标准。这样制定出来的安全标准,消费者就无需谈“腐”色变。金泰廙表示,就拿此前非常火热的高露洁等牙膏含可能致癌物三氯生事件而言,从剂量上看,即使每天吃一支牙膏,也不会因三氯生含量过高而导致癌症,因此消费者无需如此紧张。而且,我国很多国家标准也是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标准制定的,虽然可能存在微小差异,但并不像消费者想象中那么可怕。

“科学松鼠会”成员蔡晓峰则建议,监管部门有责任、有义务要求企业在产品标签上列出详细的成分含量列表。二恶烷之类的物质,虽然不是主要成分,但由于存在较大的安全性争议,因此应该让消费者有途径知道产品中是否含有,以及具体的含量。同时,企业应致力于通过研发创新,采用更安全的工艺,提高使用二恶烷这类可疑物质的成本,逐渐淘汰安全性存在争议的工艺。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