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生物园欲集聚中破产业化难题

文章来源:制药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1-12-14
生物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核心是生物医药,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

生物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核心是生物医药,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

伴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创造着自己的黄金时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化起步较晚,在近些年来,产业基地和园区逐渐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尽快实现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全国已有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我国确定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年来,生物医药产业更是广受关注,各地新开发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很多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引进对象。

在新形势下,园区在解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难题的过程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记者带着疑问来到我国生物医药园区的先行者张江园区探访。

突破创新难题

生物医药产业化现在的难题仍在于如何突破创新。不只是医药产品的创新,还包括整个产业链的创新。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提出,国内在生物医药上已经做到了把国外已经产业化的产品迅速地转移到国内进行产业化。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创新。创新是永远的动力,科技突破是生物医药行业做大做强的关键点,也是难点。

国家药监局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被誉为“张江药谷”的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药创制企业临床申请的审评获批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目前,已形成新药产品229个,新药证书超过50个;在研药物品种261个,其中创新药物品种127个;已报或将报国际临床研究的药物品种超过50个。

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化这一问题上,张江正是紧紧抓住了创新突破这个关键点。

张江药谷摸索出了一种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兰忠表示,目前,张江药谷拥有10多家国家级科研院所、40 多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240多家自主创新中小企业、超过30家高端医药制造企业和40多家医药研发外包企业的研发创新产业集群,涵盖了从新药探索、药物筛选、临床研究、工艺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量产到药品上市的产业链,形成了具有张江特色的“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发展模式,具体运营中,则形成了以研发创新为核心、多种企业发展模式并举的态势。

此外,为了使企业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张江药谷在研发外包和服务平台两方面提供支撑。在研发外包方面,以离岸外包为主,业务面基本覆盖了全产业链, 重点集中在临床前研发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园区内的14家重点医药研发外包公司预计将在2012年完成研发外包服务收入近20亿元;在服务平台建设中,张江药谷形成了拥有比较完整“技术链”和“价值链”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构成了从药物发现、药物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到中试生产等各环节的核心技术服务链。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丁磊告诉记者,张江药谷企业在实现自身创新提升的同时,还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对接国家重大专项。在“十一五”重大专项的前两批项目中,张江药谷的企业和科研院校等共承担了99项,占上海172项的58%,占全国970项的10.2%,充分凸显了张江药物创新体系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集聚产生力量。汇聚国内外资源,张江药谷犹如磁石一般逐渐引来众多“金凤凰”。截至2010年底,张江药谷内生物医药和相关服务机构的总数已超过400 家,企业注册总资本约75亿元。直接从事生物医药及相关领域研发、生产活动的生物医药企业为294家。销售超亿元的企业有22家,销售超亿元的产品品种有 20个。

有数据显示,2010年,张江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129.9亿元,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的22.09%,比上年增长21.4%。张江基地涌现出一批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特别是国内企业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快速增强,其中新先锋的头孢曲松钠、中信国健的益赛普、绿谷药业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迪赛诺的齐多夫定等都是快速增长的品种,年销售规模都在5亿元左右。

丁磊表示,今后张江将通过以张江集团公司为主体的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组织和管理模式的探索,积极整合园区资源,进一步构建面向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向园区集聚。

更大范围集聚与分工

合理的产业布局,需有所集聚,有所分工,在更大的规模平台上,充分发挥合力。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此,“张江”的内涵充分放大,而原本分散在上海各个开发区内的生物医药企业开始重新“洗牌”,形成了浦东—周康、闵行、徐汇、奉贤、金山、青浦等六个产业基地集聚发展的态势。

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表示,合理的产业布局,必须有所集聚,有所分工。目前,在上海全市新引进项目中,落在六个产业园区的项目比例达到92%,各个园区的分工也趋向明晰,比如,浦东将围绕上药集团等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园区;奉贤将建设国药控股生物制品产业园区,同时建设医工院和国药大学;金山将重点集聚上下游生产企业。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傅大煦说,浦东、闵行、徐汇园区走“研发+产业”的路子,另三个更注重产业,却也各不相同:青浦偏重中药,金山偏重化学制药,奉贤则偏重生物制药。

经过全新布局之后,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不断加快,目前,上海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分别连续三年实现了20%和25%以上的增速,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从传统的低端原料药、低端化学药向高端原料药、生物制药以及中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转型。据统计,2010年六大产业园区实现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469.68亿元。

12月10日,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在沪召开。此次会议上明确,“十二五”期间上海将主要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三方面工作,继续推进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会议期间,12家生物医药企业与六大基地所在区政府签署了项目投资协议。可以说,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实体项目层面,生物医药产业在上海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张江药谷也将打开新的一页,丁磊告诉记者,张江药谷将在上海总体布局之下继续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并将加速融入国际新药战略合作的进程,继续培育和引进处于市场领先或技术领先地位的引领型企业,同时推动药谷内跨国医药企业加速“中国化”进程,在新的历史机遇期,重新释放张江药谷的引领示范效应。

0
-1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