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始至终保持安全可靠

作者:Jens Meyer 文章来源:Sartorius Stedim Biotech生物技术公司 发布时间:2013-11-08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因为无菌过滤器的完整性问题而推迟,甚至妨碍整个批次药品的上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严格保证无菌消毒操作的过程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利用完整性检测技术可以保证生产过程常年都保持最高等级的清洁度,避免流程设备仪器仪表中产生污垢。当把仪器内部和滤芯体之间的空间连接起来之后,便可以把水、产品以及气溶胶等物质经测试装置的专用管道回输到完整性检测装置中。本文所介绍的就是一种能够明显提高完整性检测仪工作可靠性的措施和方法。

避免污垢沉积

完整性检测仪的内部往往会存在污垢。在特定应用下进行完整性检测时,颗粒物或者其他污垢都可能存积在滤芯壳体之间的空间中。但即便是安装在有污染物一侧的过滤器也应尽可能地避免产生污垢的沉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安全性不受影响。此时,有两种方法可供选用:在测试管道中使用疏水保护过滤器或使用外置排气阀。

疏水保护过滤器

为了保证完整性检测仪和滤芯的双向保护,可在前瞻性检测仪与滤芯壳体之间的管道中附加安装一个无菌排气阀。这种无菌排气阀有1个0.2μm的无菌过滤膜,相当于测试气体通过滤膜后即被自动过滤了。同样,它也能够把颗粒都过滤出来。另外,这种过滤膜使用的材料也符合滤污水材料的要求(例如:PTFE)。这就在液体介质进入之前给予了辅助的安全保障,从而能够实现双向的安全保护。


图1  0.2μm精度的Sartopore 2型无菌过滤器的起泡点测试结果表明,测试管道中疏水保护的过滤器对测试结果没有影响

必须要注意的是,这种过滤膜不能对测试结果造成任何影响。使用Midisart 2000(0.2μm,PTFE材料,过滤面积20cm2)小型排气过滤器,便可以保证测试结果不受任何影响而几乎相同。最后,还要可靠地保证在测试过程中测试气流的流动不受到影响。Sartopore 2型无菌过滤器(10",0.2μm)在测试压力为250kPa时的扩散极限值为18mL/min。在压差为10kPa时,Midisart过滤器允许的气体流量为8L/min,可以说是不受限制的。

这种过滤保护技术已通过了起泡点测试。虽然在达到起泡点时气体流量的提高不成比例,但仍然保持在临界界限以内。从图1所示的使用和不使用保护过滤器曲线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情况下测试的结果几乎一致,起泡点测试仪测得的是相同的气泡情况。

仅此一点就可以证明,Midisart 2000型过滤器在测试管中绝没有限制的作用,同时测试仪器和被测试的过滤器也都得到了防污保护。

外置排气阀

在某些特定的应用中使用外置排气阀也是很有意义的。在测试结束后,需要进行排气操作时,仪器内部的排气阀是封闭的,只有外置的、对外排气的排气阀才打开。这样就保证了壳体内的高压只经过外置排气阀排放出去,被排气阀控制的液体或者气溶胶不会经封闭的测试管回流到测试仪器之中。

双阀方案提供了很高的安全可靠性,外置排气阀作为实际的排气阀使用,另一个在测试管道和过滤器之间还有一个所谓的内置阀,它的作用实际上相当于分割阀。只有在压力负载下内置阀才打开,在整个测试过程和排气过程中该阀都处于关闭状态。由于在测试过程中内置阀将测试管道关闭,因此这种结构需要一个压力传感器,以便能够在测试阶段中探测压力下降的情况。在这两种解决方案中,测试仪都自动承担着阀的控制工作,因此无需任何人工操作。


图2  完整性检测仪卫生清洁用的Sartocheck 4 Plus,这一系统允许利用腐蚀性的清洁剂(例如NaOH)对完整性检测仪进行卫生清洁和干燥

有效去除沉积污垢

完整性检测仪在被长期使用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在仪器内部出现一些污垢沉积。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能够通过合适的清洁方法(利用内部的气动管路)清除现有的污物。此时,利用压缩空气吹净颗粒物的方法肯定是受限的,因为附着性的污垢仅靠压缩空气是很难被全部去掉的。

仪器设备内部的管道是可以用来输送液体清洁剂的,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仪器,利用腐蚀性的清洁剂(例如使用至1M NaOH的清洁剂)和清水冲洗来去除污垢,利用压缩空气吹干之后,马上重新赋值并检查参数设置,就可以重新投入生产使用了。

这种强力清洁的可能性使得完整性检测仪有着更高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也避免了价格高昂的用户服务。通过这样的预防措施,使得完整性检测的卫生清洁情况和安全可靠性能都得到了提高。

小结

无菌过滤器的完整性检测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现代化的完整性检测仪在使用过程中有着多种功能,从而能够使无菌过滤器的完整性检测更加高效、快捷并安全可靠。另外,采取一些有意义的技术措施可使测试仪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在测试管道中使用保护性的过滤装置、外置排气阀和清洁功能等都能把完整性检测仪的可靠性再次提高。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