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智商高的人也更长寿

文章来源:环球医学 发布时间:2016-01-14
智商和寿命相关,而且社会经济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智商和寿命的关系。

智商和寿命相关,而且社会经济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智商和寿命的关系。

人类比过去更长寿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5年发布的报告,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最长,达到了84岁,美国人平均寿命也有77岁。然而,很显然有些人活得比其他人更长。在死亡面前,人并是不平等的。

如何解释这种不平等?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人们的直观认识:生活方式影响寿命。一项于2012年发表在《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上的研究在5年的时间内追踪了8000多人。该研究发现,不吸烟可让任何原因的死亡风险降低56%,锻炼则可降低47%,健康饮食降低 26%。意大利研究人员分析了西西里的蒙蒂西坎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这儿以盛产百岁老人而着称。调查发现,除了保持身体活动和与亲戚亲密接触之外,百岁老人都坚持传统的地中海饮食习惯。

而一个更让人惊讶的发现是,死亡率和智商有着密切关系:平均来看,高智商意味着长寿。爱丁堡大学的Lan Dearyh和同事利用苏格兰心理调查的数据,为这种关系提供了大量的证据。1932年,苏格兰政府在一天内对几乎所有11岁左右的入学儿童进行了智商测试。60多年后,Deary和他的同事Lawrence Whalley在阿伯丁调查了当初接受测试的人中哪些依然在世,这些人此时已有76岁了。结果是令人震惊的:智商每增加15点,活到这个年龄的概率就会提高21%。例如,智商115的人活到76岁的可能性,要比智商100(普通人的平均值)的人高21%。

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已经重复进行了20多个有关智商与死亡率关系的纵向研究,促成了认知流行病学的诞生,这个学科致力于理解认知功能和健康之间的关系。这个新兴领域一个主要发现就是,社会经济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智商和寿命的关系。在一项针对苏格兰中部地区进行的研究中,研究者把900多名曾参与 1932年调查的志愿者的IQ测试分数和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初国民健康调查中的结果关联起来。研究人员发现,经济地位、失业情况,过度拥挤等不良居住条件,这些统计学控制变量对智商-死亡率相关性的贡献只有30%。

这个证据表明基因可能对智商和长寿之间的联系有所贡献。Rosalind Arden和同事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为这一假说提供了首个证据。Arden和同事找出了同时记录了智商和死亡率的三个针对双胞胎的研究(一个在美国进行,一个在德国,还有一个在瑞士)。(通过比较同卵双胞胎或异卵双胞胎——分别有100%或50%的相同基因,双胞胎研究可分离环境和遗传因素对智力或寿命等结果的影响)。他们接下来通过统计分析估算了遗传因素对智商与寿命关联的贡献。结果是明确且一致的: 基因基本可以解释两者的相关性。

目前仍不清楚怎样解释遗传因素对智商和死亡率之间关联的影响。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高智商的人会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锻炼、系安全带、不抽烟等。与这一假说一致,苏格兰数据显示,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智商和吸烟行为之间没有关系,因为当时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仍是未知的,但在那之后,高智商的人更倾向于戒烟。或者,一些相同的遗传因素可能既会影响智商,也会影响从事某些行为的倾向。

另一种可能是,智商是身体整体性能的一个指标,特别是体现了神经系统的的效率。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观察了智商、死亡率和反应时间测试中的表现之间的关系,最后这个测试是用来测量大脑信息处理效率的。(在反应时间测试中,反应盒上有四个按键,哪一个数字出现在屏幕上,测试者就要按下反应盒上的键)。研究者们发现,一旦把某个人的反应时间测试得分纳入考虑,智商和死亡率之间就没有相关性了。反应时间可以解释智商和死亡率的关系。

认知流行病学的这些发现对公共卫生有着潜在深远的影响。与家族遗传病史等因素结合在一起,智商可以用来主动评估一个人的出现健康问题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同时,这种智力测试的潜在也会引发伦理问题。就像智力研究人员立刻指出的那样,智商反映的不是一个特征,而是多种因素。它不仅包括被你看作“天生”智力的大脑区域,如前额叶皮层,也包括无穷无尽的“非能力”因素。比如,有证据表明,一个人对自己能做好智力测试的信心,的确会影响他的实际测试成绩,而这种自信与种族或性别紧密联系在一起。相应的,被贴上“低智商”或“高智商”的标签可能影响一个人的自尊心。

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改进智力测试,使其最大限度地减少非能力因素对智商的影响。另一种方法是教育公众和政策制定者,让他们了解智商得分的意义。智商对工作表现,学术成就还有死亡率等结果的预测,比我们所知的任何其他心理因素都更加准确。但是,智商不是命运,它只是影响这些结果的诸多因素之一,个性、兴趣和动机等其他因素同样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最后,要充分利用认知流行病学的成果,社会将不得不权衡利用智商预测健康的利弊。如果确实利大于弊,有朝一日智商测试可能会被用来减轻健康方面的不平等,并帮助人们变得更加长寿。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