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针对细胞囊泡运输关键因子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13-10-09
揭示出了一种针对细胞囊泡运输关键因子:Rab GTPases的病原菌作用机制,这将有助于理解感染和致病的分子机理,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ly Distinct Bacterial TBC-like GAPs Link Arf GTPase to Rab1 Inactivation to Counteract Host Defenses”的文章,揭示出了一种针对细胞囊泡运输关键因子:Rab GTPases的病原菌作用机制,这将有助于理解感染和致病的分子机理,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研究员,以及浙江大学朱永群教授。

Rab家族是Ras超家族的成员,也称为Rab GTPase。在人类基因组中有至少60个Rab基因,并且从酵母到人类,许多Rab GTPases都是保守性的。不同的Rab GTPases定位于特殊细胞内膜的胞质面,能作为膜运输途径中不同步骤的调控因子。由于这些作用因子是以GTP结合的形式存在,因此可以召集特定的效应蛋白聚集在膜上,这样Rab GTPases就嫩调控囊泡的形成,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相关囊泡的运输和膜融合。

对于病原体来说,Rab GTPases也是液泡生活(vacuole-living)的细菌病原体一个常见的攻击目标。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细菌的相关效应因子,包括非液泡性福氏志贺氏菌中的VirAl,以及细胞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EspG,能通过环绕TBC样双指结构域,表现出强RabGAP活性。

研究人员发现由VirA/EspG引发的Rab1的特异性失活,会导致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出现问题,福氏志贺氏菌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也需要 VirginiaA TBC样 GAP活性,这能帮助细菌逃脱自噬细胞介导的宿主防御攻势。而由EspG引发的Rab1失活还会严重阻碍宿主的分泌途径,从而导致分泌细胞无法分泌白细胞介素8。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VirA/EspG-Rab1-GDP 氟化铝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从而揭示出TBC样对精氨酸和谷氨酰胺手指残基的催化作用,并提出了一种不同于TBC结构域的3D框架。

ARF6-EspG-RAB1三元复合物的结构也指出这是一种致病信号复合物,能够连通宿主Arf信号到Rab1失活。VirA/ EspG结构上的差异也进一步指出了一种可能,即在对抗不同的宿主防御时,TBC样 RabGAP效应因子广泛存在。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