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业压力山大 集约谋求逆转

文章来源:制药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1-12-21
今年是实施新医改的第3年,是新医改初期阶段的最后一年,是深化新医改的重要一年。为了积极推进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任务,有关部门最近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和新规定,它将对医药商业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是实施新医改的第3年,是新医改初期阶段的最后一年,是深化新医改的重要一年。为了积极推进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任务,有关部门最近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和新规定,它将对医药商业企业产生深远影响。面对新情况和新挑战,医药商业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商业经营形势严峻

国家发改委决定从2011年9月1日起降低部分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82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药品的价格。这是发改委今年的第2次下调药品价格,也是1998年以来累计的第30次药品降价,平均每次降价幅度都在20%左右。

在此,我们暂且不谈药价下降,药就失踪的“一降就死”怪象。降低药价的目的在于有效减轻患者负担,有效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对于医药商业企业而言,在连年多次不断降价的大趋势下,使原本步履艰难的医药商业企业经营毛利越来越低,经济效益越来越差,部分企业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另外,抗菌素被严格控制使用所带来的影响也较大。据卫生部统计,我国68.9%的住院病人使用抗菌素药物,37%的病人联合使用抗菌素药物,平均100个患者一天消耗80.1人份的抗菌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平均值的1倍多,由于抗菌素药物的滥用,直接导致了“超级耐药菌” 的出现。

为此,卫生部已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部门规定三级医院抗菌素药物只能使用50种,二级医院只能使用35种,并对医院的用药总量将实行严格的比例控制,在目前医院用药总量的基础上最小将下降10%以上。

据调查,医药商业企业的药品销售额中抗菌素类药物占了35%以上,这一规定的实施,无疑极大影响了医药商业企业的销售规模和效益规模,使本已微利经营的医药商业又遇到了新的困难。

新医改带来挑战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配送的近3年得到了很好的实施。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基本药物的使用又有新的标准要求,规定按比例配备使用,乡镇卫生院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要达到目录的100%,销售额要达到药品总销售额的100%;二级医院(县级医院)品种数量要达到40%,销售额要达到30%;三级医院(市级以上医院)品种数量要达到30%,销售额要达到20%;中医、妇幼、精神病、肿瘤等专科医院下调5%至10%。

基本药物原本就是适应基本医疗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规定医药商业企业向乡镇卫生院配送基本药物,配送费只有5%,向农村卫生室配送基本药物,配送费仅有4%,加之多数卫生院不能按规定时间60天及时付款,医药商业企业配送基本药物已面临亏损边缘,当前有关部门还对医疗单位使用基本药物实行指标控制,这将会进一步导致商业企业销售下降,费用增大,效益下滑。

同时,为了降低药品价格,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利益链,卫生部将对“医药分开”进行4种模式的试点:一是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按病种付费、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实实在在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二是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扭转医院的趋利行为,医护人员的收入分配不再以经济指标为导向,不再与经济指标挂钩。三是把医院药房独立出来,医院药房的药品差价收入由政府统筹补给医院,彻底切断医院医生与厂方代表的联系,从根本上解决医药腐败。四是药品零差率销售,对原来用药品加成弥补的医疗服务亏损,通过调价或者财政补助来弥补。“医药分开”试点今后不论实行哪一种模式,对于医药商业企业来说,都将是一种艰难的抉择和挑战。

企业未雨绸缪

进入今年四季度后,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如国际上欧债危机正在演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二次衰退趋势正在形成。国内通胀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由通胀转为通缩露出端倪,国内经济在宏观经济调控引导下增速趋降,国际资本流出致使国内流动性趋紧。在国内经济出现通缩的情况下,11月CPI涨幅由5.5%降至4.2%。而刚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11月的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32个月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即50%以下,表明制造业国内外市场需求趋缓。

因此,医药商业企业要面对的,一是国家紧缩银根,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经营资金更加紧张,企业经营困难增大。二是温州民间借贷的危机再次表明,中小企业融资的高利率造成企业财务费用大幅增长,债务风险有增无减。三是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资不到位,医院拖欠企业货款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医药经营犹如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四是根据国家规定,每年要增加职工工资15%以上,人力成本的快速增长,企业经营成本的增高,将造成企业效益下滑。五是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发展,医院药房的管理将逐步由医药商业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即医院药房的管理职能由医药商业企业承担,企业经营费用将进一步膨胀。

据称,卫生部正在推广的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和自动化药房这两个药学项目,医院都将会采取合作的形式由企业垫资建设,这样更使企业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运营成本越来越高,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差,因此,企业要未雨绸缪。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微薄的利润空间加之国家越趋严格的政策监管和引导的背景下,医药商业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经营规模和运营效率。面对严峻的形势,企业只有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做大规模和提高运营效率,才能不断降低采购成本和配送成本,提升和上下游博弈的能力,赢得在整个医药产业价值链中的话语权,在危机中找到机会而发展壮大。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