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仿制药 短兵相接中国市场

文章来源:制药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2-07-05
在药品创新领域的新赛季里,生物技术药物成为了这场赛事中的黑马劲旅.随着跨国巨头辉瑞、礼来、拜耳、默沙东、葛兰素史克等企业相继介入生物仿制药领域,全球生物仿制药争夺在中国赛场论剑.

与激情的欧洲杯相似,在药品创新领域的新赛季里,生物技术药物成为了这场赛事中的黑马劲旅。随着跨国巨头辉瑞、礼来、拜耳、默沙东、葛兰素史克等企业相继介入生物仿制药领域,全球生物仿制药争夺在中国赛场论剑。

生物专利药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重组蛋白药物”和“单抗药物”两大领域造就了安进21年净利润增长46倍的神话以及基因泰克 12年净利润增长25倍的传奇。如今这类品牌生物药专利相继到期,在化学药研发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的当下,不少企业把目光放在了生物仿制药上。前不久,第一三共与Coherus Bio Sciences公司签署了一项独家协议,旨在开发、生产及商业化Corherus公司发现的依那西普及利妥昔单抗的生物仿制药,而市场则定位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进行商业化推广。“生物制药领域开始巷战,正如球场上没有永远的冠军一样,中国队也被融入在一座看不见的围城中。”百泰生物药业董事长白先宏说。

饕餮盛宴

对于生物仿制药的征战,各大豪门看中的是其背后的利益。构建这一巨大蛋糕的首要原因当属全球众多品牌生物药专利到期所腾出来的新兴市场。近年来已经或即将到期的专利生物药规模将达到640亿美元,其中包括畅销的赫赛汀、恩利、赖脯胰岛素、阿法达贝泊汀、类克等均将在未来几年内失去专利保护。“在全球药品市场最畅销的100个处方药中,生物制药所占比重在2002年为15%,到2012年这一比重有望达到45%。未来生物医药将会是全球药品市场的主流,并逐渐确立在药品创新中的劲旅地位。”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齐振远如是说。

在全球新药研发投入产出比日渐减少的当下,竞赛选择在仿制药领域展开。2011年,诺华开发了“重磅炸弹”单抗药物利妥普的生物仿制药。此前,辉瑞与印度百康(Biocon)公司共同开发胰岛素生物仿制药,拜耳和波兰的Bioton合作,获得其胰岛素在中国的权利;而国内的海正药业则牵手辉瑞,先声药业联手默沙东,复星医药与龙沙集团联姻,剑锋所指均是生物仿制药。企业纷纷抢滩生物仿制药。据研究机构统计,2010年全球治疗用单克隆抗体销量达到440亿美元,加上100亿美元单克隆抗体诊断和研制试剂,仅单克隆抗体市场就有550亿美元规模。若失去这样的专利品种,企业的业绩将面临大考,进入他们熟悉的生物仿制药市场,自然成为其核心驱动力。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涌现出的新锐药企,撕裂了全球生物仿制药领域的版图格局。随着药品市场竞争的相互交融,中国已从国内竞争国际化走向国际竞争国内化。预计到2015年,中国生物仿制药年销售额将从2012年的2748亿元增长到44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在15%左右。

“单抗药物、长效重组蛋白等生物仿制药在国内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白先宏看来,这些药物发展空间巨大,竞争却很残酷。

近身相搏

竞争格局的融合将生物仿制药的比拼进一步拉近。在这一场千亿美元的全球生物仿制药市场竞赛中,山德士、梯瓦等仿制药巨头占据超过80%的份额,而中国企业却斩获甚少,更重要的是,这种竞争开始贴身肉搏。

在足球场上,强者的对话,进球数并不是衡量劲旅的唯一指标,冠压群雄的球队留下的,还有他们手中那独门秘器。医药行业的竞技也是如此,从跨国药企不约而同地掀起新一轮的生物仿制药的过程来看,不难发现,“借力”成为其抓住新兴市场的共性手段。

齐振远认为,一是战略上,选择借力是否给国内很多埋头单干的企业带来思考?中国生物制药存在重复建设,资源分散、浪费的现象,即便本土企业有借力的尝试,也多流于形式;二是同样是仿制药国家,印度却成为了生物仿制药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先锋,中国生物仿制药却是如履薄冰,体现出小、散、弱的弊端。

目前很多国内企业纠结于:一方面原研药专利到期释放的巨大市场空间所带来的诱惑;另一方面从审评的角度来看,中国并没有生物仿制药的概念,仍然按照创新药的审评体系。“特别是我国对于生物仿制药的审评走的是新药程序,与原研新药审核程序的区别不大,这也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困惑。”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认为,在全球生物仿制药大潮的竞争中,中国生物仿制药不能作壁上观。

令人振奋的是,SFDA日前已经启动制定生物仿制药指南的相关工作,目前正在调研阶段,准备采取调研、起草、实施的“三步走”方式,法规有望“松绑”。

谁是冠军

冠军永远是崇拜的对象,正如火热的欧洲杯一样,一场平局却诞生出本届欧洲杯最闪耀的新星——扎戈耶夫。2场比赛3球的成绩单让他得到了“俄罗斯梅西”的雅号。在同样火辣的生物仿制药竞争中,谁能真正饕餮盛宴?未来生物仿制药龙头企业需具备如下特征:产品质量享有美誉;运营高效;产品结构向中国最普遍的治疗适应症倾斜;产品创新能力强;拥有强大的分销平台。这些新特征将导致企业资本开支和运营支出上升,增大利润率压力,能否玩转这场赛局,整个行业都在蓄势。

“新药研发的现实带来了生物仿制药行业竞争资源的重新定义。市场现状的整体转变,意味着生物仿制药将一枝独秀。目前最可能出现增长的巨星应在单抗、疫苗和重组蛋白领域,这类高端生物药对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高,投资巨大,构成限制过度竞争的重要壁垒。”白先宏举例道,尼妥珠单抗注射液是全球第一个以EGFR为靶点的人源化单抗药物,市场反应很好。而人源化抗CD6单抗结合于CD6的SRCR1功能域,显著降低IFN-γ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从而达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目前T1h单抗治疗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临床上观察到T1h单抗不良反应较少,银屑病患者获得PASI75的客观疗效。

事实上,以单抗药物为代表,疫苗、生物治疗类药物(包括核酸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成为生物制药销售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疫苗和单克隆抗体注射药推动增长,到2014年,注射药物将凭借4.9%的复合增长率在所有剂型中增长最快。”资深产业研究员朱茜以益赛普为例分析道,类风关发病率约为1%,是目前全球处方药市场销售占比最高的疾病种类,益赛普同类药Enbrel在2010年销售71亿美元。可是,本土的优势产品尽管在生产工艺等方面对原专利药做出很大改进,但在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时,仍可能面临专利方面的法律问题,这也值得业内深思。“跨国公司跟中国企业合作实现本土化,生物仿制药也出现新的竞争业态。”赛诺菲集团疫苗事业部医学事务部总监舒俭德说。

0
-1
收藏
评论